第1085章 角色转移(第2/2页)

因为这些原因,大量的厂商开始入驻超市、卖场,也是因为厂商的入驻使得超市、卖场拥有了相当稳定的货源渠道,从而使得自身能在这个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

从最初来看,这是双赢的合作,厂商能够通过超市、卖场比传统商店规模更大销售更快的终端渠道来提升销售额包括自己产品市场影响力,而超市和卖场也能依靠厂商的支持丰富自己的商品类别,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平等合作渐渐就开始失衡了。

当超市和卖场做大之后,为了追求利润和控制厂商,一些乱七八糟的情况就不断出现。比如说所谓的进场费、促销的DM费、堆头费等等,这些原本不应该产生或者由平台承担的费用开始逐步转嫁给厂商。

这还不算,为了自身扩张的资金需求,超市和卖场还开始变更结算方式,从最初的现结到后来的月结,然后又从月结到再后两月甚至一季度结算的情况比比皆是。

到时候来还弄出一个所谓的“末位淘汰”制,哪怕你是花了钱进场的产品,可一旦三个月内的销售情况不如意,那么就会被无条件的清场。厂商要想避开末位淘汰,确保自己产品的销售,那么就得搞促销活动来提升销售额,可要搞促销活动就是要花钱,一个产品搞促销,各种费用加起来一家店一千二千不算多,四千五千也不算少,有些超市和卖场动不动就是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店一起搞,搞一次活动厂商要付出代价可想而知。

形成规模的超市和卖场都是这样,更不用说未来的互联网了。

互联网的覆盖规模和影响力包括未来的便利性远比如今的超市和卖场更大,而且它们的扩张速度也是不传统实体店能比的。更重要的一点,互联网平台相比传统平台缺乏了多样性和竞争性,互联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第一吃肉,其他的连汤都喝不到。

整个互联网中,成功者往往只是第一也是唯一性的,第二第三都会直接被扫进垃圾堆里再也不为人所知。

而当一家互联网平台掌控了整个渠道后,那么它对于市场的地位就起到了决定性的程度。相比现在的超市、卖场对企业和厂商的威胁远远大出不知道多少倍,换一句话来形容,等到那时候,互联网平台完全可以决定厂商和产品在市场的生死,从而成了市场的掌控者,相比互联网平台,厂商变成了附庸,成了依附互联网存在的地位。

司特因为公司的产品影响力和规模,在之前的平台渠道中一直保持着相当独立性和话语权,哪怕超市和卖场兴起之后也是如此。毕竟作为国内最大的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公司,司特的产品是许多终端销售平台必选的产品之一。

这点,超市和卖场也是有顾虑的,因为一些基础产品或者大影响力产品他们必须要放宽合作条件,如果说连司特的产品都不在这些终端销售平台售卖的话,那么消费者势必会怀疑这些超市和卖场的实力情况,对于这些平台的发展本身是不利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特虽然在和超市、卖场的合作中不像之前那样掌控绝对主动权,但也掌握了相对主动权。或者说双方的合作和其他厂家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平等性和独立性的。

可在互联网时代就不一样了,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和覆盖能力包括其发展速度宋援朝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到了那种情况,司特以往的优势彻底不复存在,这才是宋援朝真正忧虑的问题。

幸运的是司特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宋援朝所掌控的盛华和张浩之间的关系。

在早些年间,宋援朝就通过盛华和张浩在互联网方面入手,前前后后陆陆续续直接或间接介入了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如今,盛华也拥有一部分具有相当潜力的互联网产业的股份,其中就包括一些已经逐步走向前台的互联网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司特包括南都方面可以通过盛华和这些互联网平台形成一定的战略合作,从而尽量把那些隐患减少到最小部分,从这点来说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另外宋援朝心里也很清楚,互联网的大趋势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整体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也不是一家或者几家企业能阻挡的。如果司特和南都不在现在介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的话,未来就会被淘汰。这点宋援朝心知肚明,同样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