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大商场(第2/2页)

司特可没做商场的想法,而且一个大型商场的投资和运营是非常复杂的,先不说它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在后续的经营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宋援朝也没搞过综合性商场,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目前顾杰的沪海服饰精品店算不上真正的商场,只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档服装店而已,服装商店和综合性商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正当宋援朝疑惑的时候,马书记说道:“援朝呀,你是搞企业的,专业又学的是经济方面,在这方面你算得上是行家了。我想请教一下,假如我们商都也建立一个大型的综合商场,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宋援朝有些明白马书记的想法了,他思索了下道:“我没搞过商场,在这方面不是行家,只能从商业的角度上给点初步的想法。”

“没关系,畅所欲言嘛,有句老话说的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到哪里就直接说,我们今天就是私下探讨。”

“马哥说的没错,这个想法市里早就有了,只是一直在考虑中。援朝,你眼界宽,思路广,帮我们出出主意。”祝卫杰在一旁说了这么一句。

宋援朝点起一支烟,想了片刻用自己的思路说了起来。

他告诉马书记,如果仅仅只是建起一家商场的话不是什么难事。虽然商都的经济基础不是太好,但以商都一个省会城市而言,出资建一幢大楼,然后以这幢大楼为核心建立一家大商场是很容易的。

其他的不说,比如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家宾馆,一个大型商场的投资充其量也就和这家宾馆差不多,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足够建起来的。就算后续的装修和筹备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些硬件基础对商都来说很是容易。

可问题在于商场建起后只是一个架子,一个空有其表的商场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宋援朝没经验过商场,但他却从商业角度来提醒马书记,如果想要做好这么一家商场首先必须成立一家以商场为核心的公司。其实这样的公司在商都也是有的,就是商都百货公司,但新的商场绝对不能用原来的百货公司来经营,因为百货公司作为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是僵化,人员结构也不符合商业运作。另外商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服务,除去产品,服务的品质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

所以这个炉灶要重建,无论是国企或者合资,又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必须脱离现在的百货公司体系,这是避免受到原本经营的影响。

谁来担任这家新的公司的经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好的管理者是决定因素,这个管理者的能力必须强,思路必须广,更重要的是具有开拓精神。宋援朝建议在挑选管理者的时候要在这方面进行考虑,至于后续的经营可以参考沿海城市成功的例子,包括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模式……

宋援朝在这方面没办法说的太仔细,因为他对这个也是门外汉,只是通过商业的角度给予一些建议罢了。

但对于马书记和祝卫杰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收获,尤其是当宋援朝对管理者的要求和一些权利下放的建议时,马书记和祝卫杰都点头表示赞同。

“学习肯定是要学习的,商都这边不仅是经济落后,思想方面也比不了大城市。援朝,你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可以通过沪海、燕京甚至包括羊城那边的先进经营思路去完善经营的想法,不过对国外的一些经验恐怕就有些困难了。”

“这个其实也不难。”话说到这个地方,宋援朝笑道:“香江那边的百货业相当发达,罗阳在香江有公司,他现在大多数业务也都在香江。卫杰,这个事你可以和罗阳联系一下,我建议是等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派人去香江考察一下,直接学一学香江那边的经验。”

“对啊!我怎么把罗阳给忘了呢?”祝卫杰一拍额头:“这是一个好办法,马哥,这个事交给我,我先和罗阳联系一下,等市里通过讨论后可以安排一下去香江考察。”

马书记心情顿时大好,宋援朝刚才说的给了他推动这个项目的信心,而且现在又有了罗阳这条路,如果能去香江取经学习那边的先进经验,对于接下来建立一个商都地标性的大型综合商场是极为有利的。

其实这个事马书记谋划了许久了,现在听了宋援朝的建议后觉得把握就更大了。至于宋援朝说的先建立一家新的商场为核心的商业公司也正中马书记下怀,接下来他会细心挑选合适的人来负责这个工作,而这家公司的名字他也考虑好了。

中国处于亚洲,中原又是国内的腹心地带,既然是这样,这家公司就以亚洲为名吧,不过仅仅称为亚洲公司似乎不太合适,那么就变通一下,亚洲还有一个称呼,这个称呼就是亚细亚,用这个代称为名叫亚细亚公司,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