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交锋(第2/2页)

但话又说回来,相比宋援朝,郑国元却是处于下风的,毕竟和司特公司相比,泉林厂只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企业,无论企业的性质和规模都远远不如。

古常军昨天给郑国元打了电话,电话里透露出宋援朝想见他一面的事,听后郑国元诧异之余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并选了这个地方见面。

对于郑国元而言,他也想认识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年轻人。宋援朝自来到南都后主持一分厂的工作,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把一个破破烂烂的一分厂搞得如此火红,仅凭这点就让郑国元佩服。

如今一分厂合资,司特公司成立,作为司特公司董事长的宋援朝更是搞起了大动作。

目前司特公司在金陵的新厂已经在兴建过程中了,很快就会正式投产。而且还听说司特公司不仅是在金陵本地,还在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地方建厂,其动作之大,力度之猛让人望尘莫及。

如此魄力是一般人根本就不及的,哪怕是郑国元也自愧不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国元爽快地答应了古常军,特意今天和宋援朝见上一面。

既然谈到了直供销售,顺便就问起了目前泉林厂的情况。宋援朝对郑国元避开金陵本地另辟捷径,选择由周边省市入手的策略大为赞赏,而且还开玩笑的说他这是搞农村包围城市,以点带面颇有之前打仗的老传统,让人耳目一新。

对此郑国元谦虚说道这也是逼出来的,一分厂搞的早,金陵市区基本都被一分厂给占了,如果当时泉林厂和一分厂做同样选择的话无可避免会和一分厂形成直接竞争。

相比有南都作为靠山的一分厂,无论是在行业中的规模还是体量都不是小小的泉林厂能比的。先不说是否能在金陵本地市场上竞争得过一分厂,仅仅一旦展开竞争,对泉林厂自身来说就不是好的选择。

市场这么大,不限于一个金陵。周边地区都是一片空白,泉林厂为什么要局限于金陵本地呢?趁着机会直接打出去,从周边入手不是更好?而事实也证明了郑国元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用相同的销售手段结合泉林厂的实际情况,泉林厂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没什么不能说的,郑国元心里很清楚哪怕自己不说宋援朝也早就知道了。与其遮遮掩掩当小人,倒不如大大方方摊开了说,郑国元的这个态度让宋援朝更为欣赏。

两人就着直供销售的模式探讨起来,聊的很是不错。

一转眼就半小时后过去了,正当郑国元纳闷宋援朝今天找自己见面不会仅仅只是讨论这个事吧?如果是这样的似乎没这个必要。

想到这,郑国元不由得旁敲侧击询问对方,宋援朝笑笑直接就问了一句话。

“我听说泉林厂这些天动作很大?现在在和优民厂合作,让优民厂做代工?”

“代工?”这个新名词让郑国元一愣,但马上就反应过来这个名词非常贴切。

优民厂为泉林厂生产产品,这不是代工又是什么?

郑国元不清楚宋援朝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不过他却也没太过意外。

泉林厂和优民厂的合作又不是什么重要机密,哪怕郑国元不说,其他人也会传出去,尤其是优民厂那边的人。

“呵呵,我们泉林厂和优民厂是兄弟企业,老姜和我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现在优民厂碰到了困难,作为兄弟企业和老朋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过苦日子吧?这不,伸出手拉一把,为优民厂上下职工做点实事,这也是我们泉林厂应该做的嘛。”

郑国元避重就轻,也不说代工的事,直接就把这件事性质摆到了两家企业的相互帮助上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宋援朝哪里会被他给忽悠?当即笑问:“现在雪中送炭的人可不多了,郑厂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在是让人佩服。对了,我听说优民厂的供销科全体人员您都给直接收编了?这个帮助力度实在是让人吃惊呀。难不成郑厂和姜厂打算索性两家合并?如果以后两家真的成了一家,倒也是一件美谈啊!”

宋援朝这话一出郑国元心里顿时打了个突,他没想到宋援朝连这件事都知道了,一时间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