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帝王报复、二十年不晚(第2/2页)

而因为官员多了,民生事务处理的更多、更公正,百姓认可也在慢慢增加。

大商气运之力,增强了许多,还在不断的快速增强着。

也是这一年,十月六日。

又一部门建立起来了,独立于六部之外。

御史台。

为首者为御使大夫,入内阁。

而职责,就是监督六部,以及监察天下,御使台的御使,也会跟六部一样,遍布天下,每一县、每一郡都有。

专门监督官员、审查官员的一部门。

御史大夫,则是一位很多人都不曾知道、见过的人,看上去各方面都很普通,名为贾诩。

犹如突然冒出来一般。

但没人敢小觑这个人,因为隐隐间他们知道,这个人以前恐怕就是当今皇上暗中的刀、眼睛。

一直到大业十二年,天下各处都在磨合着、适应着,包括中央六部和御史台。

此时,唯一稍稍困扰中央朝廷的,就是财富问题了。

毕竟一下子增加了数万名官员,负担大了十几倍。

不过这几年天下没什么战事,加上一直以来的积累,所以也还可以支撑。

最重要的是,大业十一年,赋税比以往一下子多了一倍多,大业十二年的赋税,也比大业十一年多了一倍多。

其中差距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原因是什么,很明显,都知道,也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治国先治吏,从来都有用的一句话。

大业十二年,也是天下百姓生活,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因为各地都已经琢磨透,想往上爬,就只有拿出政绩来。

而太守、县令的政绩,就是百姓的生活好坏。

其余五位郡丞、县丞的政绩,虽然负责部门不同,但也差不多皆是跟百姓生活好坏有关。

大商国力和气运之力,快速增强着。

大业十二年六月,终于,又一重大政策出来了。

成立军阁,统领天下军权。

文武分开,各城守将不再听从太守、县令之命,而是直接听从军阁。

消息一出,天下不少人叹服。

还可以如此做。

如此一来,天下各地,从县、到郡、再到中央。

都是六部、御史台、军阁相互牵制。

互不统率,又相互合作。

地方力量彻底不足为患。

一些太守、县令心中不愿,但也早已经反抗不了。

只能乖乖交出他们最大的力量,军权。

……

自大业十二年之后,大商十三州,才算是真真正正掌握在了帝子受手里。

从大业十三年开始,他终于腾出手、整顿各方各面。

重新丈量土地、整治盐铁等等等等。

一项接着一项。

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威胁到他。

即使其中也有叛乱,但都是小规模,只局限于一县一郡,根本成不了丝毫气候,翻手便被灭。

大商天下,国力与日俱增。

同时,也开始向外扩张,沉寂多年的大商军队,再次亮出无比锋利的獠牙。

赵云、张辽、马超、高顺等等大将四处出征,不断将疆域扩大。

而向内,也露出了一些獠牙。

荆州一座德高望重的山庄覆灭。

虽然不少大臣都与之有关系,但无人敢说什么,因为其中牵扯了很多。

隐隐间,当年王允使用的美人计,都跟其有关。

最大的牵连,就是河内郡的一家族被覆灭。

随后不久,道家三仙被抓,直接斩首。

还有不少当年的事,很多都被翻了出来,杀了不少人。

一时间,满朝皆是更加敬畏。

隐忍一二十年才爆发,这份心性,着实令人敬畏。

大业三十二年,大商天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一切的一切,也都臣服于帝子受脚下。

大业三十三年五月,这一日,眼前一个恍惚,他眼前的一切,都变了。

他重新回到了洪荒大商。

闭上眼,收拾心境。

数十年的谋划、奋斗,这一次之行,是他最为费力、付出最多、收获也最大的一次。

一个时辰后,身上的气势威仪,渐渐淡去,恢复到了没去第三个世界之前。

检查了一下,大商世界已经在他体内,正在吸收着洪荒的天地灵气。

一切都如常。

睁开眼,开始细细整理这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