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拾玖夜】蛇带(第2/10页)

作为家中唯一经济来源的母亲过世,打理家事的祖母也生病了。家中全无积蓄,妹妹才十二岁,体弱多病,也经常卧床,弟弟才十岁而已。如果身体健康的登和子不工作,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但是这里和城市里不同,女人能工作的单位有限。既然家中有病人,也无法离家到远方工作——因为还必须照顾生病的祖母——无论如何,都必须是可以从家中通勤的单位。家里的事,妹妹能照料一部分,但仍无法一手包办。

除此之外——

还必须是可以穿洋装工作的单位,因此选择更少了。

能从家中通勤的范围内没有工厂,而没念过书的登和子也不可能当行政或会计。她曾在卖土产的店当过一阵子店员,但老板说穿洋装不像样。

这块土地就是这样的地方。的确,就连日常生活中,洋装都显得有些突兀。

正当登和子穷途末路之际,得知有个绝佳的工作机会。

据说是……女仆工作。

消息来源是住在同一个町内,一个叫德三的园丁。

他们是熟人。

对登和子而言,德三只是个住在家附近、性情爽朗的醉汉,每次聚会都会不知节制地喝酒,然后扯着嗓子五音不全地唱歌。她一直以为德三是某户大宅子专属的园丁,但她似乎误会了。

德三说,他工作的地方人手不够,正在找通勤的女仆。

登和子不知道女仆是做什么的,所以非常困惑,但仔细一问,才知道其实就是打扫服务的人。德三说明,虽然是服务业,但不必陪酒或表演才艺,简而言之,就是西洋的旅馆女佣。

女佣工作的话,登和子做得来。

在日本餐厅会失败,完全是因为必须穿和服。她听说女仆不必穿和服,因此拜托对方雇用她。从一月开始,她见习了三个月,在春天被正式录用。所以她工作到现在还不满一年。

雇用登和子的地方是一家饭店。

听说不叫旅馆,叫饭店。

她以为饭店就是西式旅馆,但好像也不是。反正都是住宿设施,所以这样的认识也不能说是错的,不过好像还是不一样。

那里原本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招待所,所以建筑物的格局是和洋混搭。不,要说的话,比较偏重和风。据说因为是要盖给外国人住的,所以刻意打造成和风。

登和子不是很懂这方面的事。

在土生土长的登和子看来,这一带是只有山、寺院和湖的荒郊野外。老人都异口同声说这里以前很繁荣,不过也不是说城镇更大、居民更富裕,而是庙堂或寺院十分宏伟吧。

那些现在依然很宏伟。

那些老人说明治维新后就不再整修,所以破败得相当严重,但对登和子来说,她才不懂那种她出生以前的早年事迹,不过她知道战后许多地方都重新修缮了。因为当时她心想:只是因为战争结束了,就打理得这么漂亮吗?

也开始看到外国人了。她觉得这是因为战争打输了,而且还被占领的缘故;但似乎也不是这样,那些外国人是来游山玩水的。

这一带似乎是日本屈指可数的观光胜地。

这种荒郊野外居然会是那么有名的观光地,登和子难以置信。坦白说,她无法理解。

首先观光这个概念她就不懂。

是好奇的人跑来参观的意思吧。

对外国人来说,这里的景观很稀罕吗?

她也觉得既然如此,用普通的和风旅馆招待宾客不是比较好吗?所谓入乡随俗,如果客人想要享受旅途情趣或异国风情,强调各地方的特色来接待,才是正确的做法,外国人也会比较开心不是吗?

她这就叫作门外汉浅薄的想法吧。

不过她就是觉得很不伦不类。

在玄关不脱鞋,也没有榻榻米,到处都是西式桌椅,但屋顶是瓦片,穿越和风庭园的游廊上有栏杆,栏杆上甚至有洋葱形的宝珠装饰。

新造的桥上才没有什么宝珠装饰。不,她觉得这年头才没有桥会放什么宝珠装饰。这一带应该也只有深沙王堂前面的神桥上才有这种装饰。据说那座桥是宽永时期 [47]造的——虽然登和子对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毫无头绪——那样的话不就纯粹是和风了吗?

另一方面,墙壁是砖瓦墙,房间里没有顶梁柱,也没有壁龛,格局完全是西洋建筑。

但客房里摆的全是香炉、挂轴、狮子饰物等,不管怎么看都是和风的东西。就连玄关插的鲜花,也一直都是日本高级餐厅在过年时于大厅摆饰的那种豪华大盆花。

外国人会边喝咖啡,边欣赏花。

很古怪的情景。

她觉得既然是以外国人为对象,干脆全部弄成洋风就好了,但听说掺杂一些和风,比较受外国人欢迎。

这一点登和子就不是很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