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教堂墓地传来死人睡醒的呵欠声(第2/13页)

维京人

维京人关于僵尸的故事,对维京人逗留和定居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僵尸的故事—鼓励人们对僵尸的信仰—也出现在欧洲几所修道院的书籍里。在英格兰境内维京人统治的地方,僧人将中世纪的“鬼故事”记录下来,详细记录下本地僵尸的骇人活动。很多早期的牧师作者用“水蛭”(Sanguisuga)这个词来描述会走动的尸体,似乎这个词暗示着这种尸体会吸血。例如,约克郡纽堡的教士威廉(1136—1198)在他的《英国亡灵回归史》(HistoriaRerumAnglicarum)中,指责僵尸穿着寿衣四处行走,并袭击上帝的子民、吸血成性;他也指责他们传播坟墓里带来的疾病。威廉认为,行走的尸体是魔鬼的代言人,或者是有恶意亡灵寄居在这些尸体内,寻求危害人类。根据威廉的学术观点,这些尸体全是邪恶的。

中世纪早期其他著作也对这些邪恶尸体或维京第拉乌戈变体有所描述。例如,一位西多会的修士,也就是14世纪为人所知的拜兰德(Byland)僧人,居住在约克郡的修道院。他收集了好多僵尸出现的故事片段。僧人讲述了一位以前的柯若拜(Kereby)教区牧师詹姆斯·坦克雷(JamesTankerlay)。他虽然是一位圣人和牧师,但他对待尘世的态度和方式却非常放任自流。他买了几位情妇,而且在他的居所生了几个私生子女。根据僧人的叙述,他死后被安葬在贝尔兰德(Bellelande)一个教堂地下。

但他的尸体不肯待在那里。夜幕降临后,他从坟墓中醒来,开始四处游荡,晚间出行远至柯若拜。他到了他生前的一位情妇的家中,攻击她,挖她双眼,直到她鲜血淋淋。关于游荡僵尸及其行为的消息传到了修道院男住持耳边,他命令人们将坦克雷的棺材挖掘出来,扔到葛尔迷若(Gormyre)附近的一个沼泽地。

但是,在运送棺材时,那些牛恐慌起来,拖着推车逃进泥沼水中。那两只动物几乎淹死,被人救了出来。至于棺材和那具会活动的尸体后来变成什么,无从所知,但人们认为他们都被沼泽吞没了。这似乎就是整个事件的结局。

修道院的故事

僧人讲述了一位居住在纽堡修道院的人。这个人可能未按照人们所知的宗教仪式进行洗礼,虽然这对他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但他死后可能不得安宁。他死后就从坟墓中爬起,开始在村子周围一带活动。他想回到生前住的房子,恐吓他的妻子和子女。他们叫了好多邻居把他赶走。尸体面对这么怒气冲冲的一群人,退回他的坟墓,但第二晚又爬出来,计划制造更多恶作剧。当地人向纽堡修道院举报,修道院让一位僧人在死人家里待几晚,以防尸体回魂。当夜幕降临,尸体回家时,僧人攻击他,与他展开肉搏,但僧人被扔到一边,受伤了(死人力气很大)。尸体看到圣人的血迹,变得非常兴奋,试图再次攻击他。几位邻居看到发生的一切后,前来搭救,再次将尸体赶走。修道院非常关注死尸的行为,让人把尸体挖出来,对其进行赦免仪式。当尸体被挖出来时,人们发现他的寿衣被严重撕裂,说明尸体在坟墓里焦躁不安。但是,这个仪式似乎基本无效,因为尸体安静地躺了两三天后又起来造事,又进入他生前的家里,恐吓他的家人。事态变得如此严重,人们不得不禀告主教。主教深思熟虑后,指令人们按照“旧办法”处理这具尸体(将尸体挖起、撕碎、付之一炬)。人们按照这样处理后,似乎夜间扰乱结束了。在一本叫《伊利传道士》一书中,另一位无名氏牧师,以“伊利的传道士”而著称,也发生了类似的故事(可能是现在剑桥郡的伊利沼泽一家修道院的一位僧人或隐士)。这个故事似乎教育人们遵守圣餐的重要性,特别是浸礼。

德国的故事

这种故事不仅仅发生在英格兰。德国梅泽堡的撒克逊主教蒂特马尔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于1009至1018年之间写了一本书《编年史》(Chronicron)。书中叙述了一位居住在德国瓦尔斯本(Walseben)的牧师发生的故事,在斯拉夫军队逐渐摧毁他们的镇子之前,这位牧师曾走进一所本地教堂,发现里面全是坟墓里醒来的死人。尸体带着敌意跟他打招呼。他认识的一名前不久死去的女子走上前,满怀恨意地告知他会在一年内死于瘟疫。女人正说着,她的预言实现了。

蒂特马尔讲述了一个更加久远的相似故事,他认为这个故事来源于《看见乌特勒支(Utrecht)》中德国的包德利教主。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居住在荷兰上艾瑟尔省萨兰地区丹佛镇的一位牧师—这位牧师负责这所斯拉夫人摧毁后重建起来的教堂。由于教堂要重新祭奠,当地的牧师需负责监督这个仪式。牧师很早就到了,他看到一群最近从坟墓爬起来的死人聚在一起,在举行弥撒,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在唱圣诗,大吃一惊。他感到恐惧,逃离现场,向包德利主教汇报情况,主教让他在教堂过一夜,确保死人不会亵渎这个地方。他的确在那里过夜,但深夜时分,他所睡的床被死人用手拉出教堂。他又向主教汇报,主教告诉他必须回去,用圣洁遗物武装起来,而且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他负责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