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返乡(第2/3页)

白姬点头,“是。”

“余兄也在其中吗?”

“最亮的一盏灯火,是余先生的。”

元曜努力寻找最亮的一盏灯火,但是每一盏灯火都很明亮,他无从比较。想到余润芝就在其中,正在离去,他心中有些惆怅,“以后,再也见不到余兄了,让人有些悲伤。不过,他能够回到日夜思念的故乡,也是一件值得替他开心的事情。”

白姬安慰元曜,道:“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相逢、离别。人与人如此,人与地方也如此,豁达一些,能够更快乐。”

“白姬,人终归是要回故乡的吗?”

“嗯,故乡,与一生客居的地方,经过的地方不一样,人终归是要回故乡的。”

元曜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白姬问道:“轩之在想什么?”

元曜道:“小生在想小生将来老了,死了之后,会回到哪里。小生出生在长安,三岁时随父亲迁往襄州,一直生活在襄州,但小生的祖籍却在利州。白姬,小生将来该回哪里?”

白姬道:“既然轩之不知道该回哪里,那就跟我一起回海市吧。我提一盏灯,轩之提一盏灯,我们朝东方游去,一直游到海天尽头,就是海市了。”

元曜冷汗,道:“这个……小生体力不济,游不了那么远,小生还是游回比较近的襄州吧。”

夜空中的提灯鱼缓缓东去,渐行渐远。

白姬道:“轩之,唱一首歌吧,算是为余先生送行。”

元曜想了想,唱道:“三月清明,有鱼提灯;东渡故里,携手同行。三月清明,有鱼提灯;星河灿烂,落叶归根。”

渐渐的,东方夜空月朗星稀,已经没有提灯鱼了。

白姬、元曜坐了一会儿,就下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元曜打开缥缈阁的大门,看见门口放着一个大包袱,一幅卷轴画。

元曜左右四望,没有人。

元曜想了想,把包袱和卷轴画拿进了缥缈阁,放在柜台上。包袱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非常沉重,他提的很吃力。

元曜好奇地打开卷轴画,不由得吃了一惊。画上是一座山野中的庄院,布局陈设都不是大唐的风格,庄院中有几名艳丽的扶桑女子,或者对镜梳妆,或者翩跹起舞。

元曜认得这座庄院,正是当归山庄。元曜也认得画中的扶桑女子,正是他第一次去当归山庄时,在宴会中看见的女子们。

元曜的目光下移,画图的落款处赫然写着:大川直人。

原来,当归山庄是余润芝的一幅画。那么,他夜宿在当归山庄中,其实是夜宿在荒郊野外,怪不得会感染风寒。不过,余润芝昨晚已经走了,这幅画和包袱是谁送来的?

仿佛回答元曜一般,白姬的声音从元曜身后传来,“应该是宝明师傅送来的。”

元曜回头。

白姬穿戴整齐,笑吟吟地站在走廊边。

“宝明师傅?那位去年已经死去的,每晚替余兄提灯照画的僧人?”

“是。”白姬点头。

元曜问道:“宝明师傅送画和包袱来干什么?包袱里是什么?”

“大概是受余先生的嘱托送来的吧。包袱里是余先生给缥缈阁的报酬。”白姬笑道。

白姬走到柜台边,打开包袱,一大堆金条闪花了元曜的眼睛。

这些金条,让元曜想起了余润芝第一次来缥缈阁买纸笔时,给他的那一根。

白姬笑道:“啊哈,真漂亮,我最喜欢金色了。轩之,数一数,是不是二百七十五根。数完之后,放入仓库。”

元曜惊呼道:“一个纸灯笼一根金条?你也太黑心了!”

白姬道:“轩之真市侩。归乡的愿望是圣洁的,高尚的,你怎么能用金条来衡量?”

“你这乘人之危,拿纸灯笼来诈钱的奸商,怎么好意思说别人市侩?!”当然,这句话只在小书生心里咆哮。

“白姬,你今天怎么起的这么早?”元曜有些奇怪,平常不到日上三竿,白姬是不会起床的。

白姬道:“今天,我得去大明宫见太后,为余先生保留《五百罗汉图》。虽然,他没有这么要求,但我觉得这幅壁画很好,留着也不错。”

离奴煮了鱼肉粥作早餐,白姬心情愉快地喝完,飘往大明宫去了。

吃完早饭,元曜坐在柜台后面数金条,离奴总是来打断他,害他重数了几次。终于数算完毕,没有错误之后,元曜将金条收进了一个木箱子,准备放入仓库。

元曜正在收放金条,韦彦进来了。

韦彦看见元曜在收金条,一展折扇,笑了:“哎呀,轩之竟攒了这么多金条?”

元曜笑道:“小生只是在清帐。这是白姬的,她刚卖了一批灯笼。”

韦彦笑了,走到柜台边,“卖什么灯笼能赚这么多金条,改日我也卖灯笼去。咦,这金条……这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