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筹边策(第2/2页)

“谁能知道他除了三寸不烂之舌,更有实干之能?”有人摇头,一个人兼具各方面的才能,这本身就让人不敢相信,王学政吃这个亏,实在非战之罪。

他们在感慨之时,叶行远正在写下结尾,“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妖族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

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蛮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蛮者,功相万也。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最后一句话写完的时候,叶行远只觉得头脑昏昏,仿佛大病一场一般,浑身虚弱。这一次他明明没有使用灵力,为何写出这篇策论的时候,居然还消耗这么大?

刚才那种喷薄的情绪,仍然在他脑海之中震荡,这又是天命的后遗症?叶行远有些迷惘,似乎他已经开始渐渐习惯这种为民而争的不平,不知道是天命陷阱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他内心深处,又开始生长的恻隐之心?

这篇守边劝农策写出来,叶行远自知必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就算他不曾使用灵力,天机不显,但就像他在桃花文会之中所做的“释租”一篇一样,落在有心人的眼里,就有巨大的价值。

叶行远写下这样一篇高明的策论,当然是为了尽可能的压制王学政的阳谋,即使硬是要被黜落,他也有机会靠着这一篇策论的内容来翻盘。

但至少也有一刹那,他落笔的时候忘记了这些自身的得失,真心实意的在为边民与国家在考虑。

不可沉溺太深,这些大事终究还轮不到他去涉足。叶行远摇头,缓缓起身,捧着手中的考卷,缓缓走向稳坐钓鱼台的王学政。

今时今日,掌握他命运的,正是这一位心思叵测的大宗师。对这样一篇策论,他会有怎样的评价?叶行远走到王学政的面前,毕恭毕敬的奉上了试卷,“大宗师,学生已然完成此篇屯田戍边策,请大宗师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