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民治(第2/3页)

关于这三个关键问题,大家讨论许久还是没有一个定论。

和唐国的国土划分问题,李贤倒是想要让步一些,但官员们全都反对。这时候的商王国不能让步,否则会对国家发展有影响。

没错,从血缘上看,李贤和李玉龙有父子亲情;但是从政治角度上看,商王国和唐国其实是两个并没有太大关系的国家。甚至,唐国已经欠了商王国太多太多的债务。

如此讨论就是三天时间。

终于第三天时候,商王国唯一的散仙萧轩出面了,“贤王,我有一个策略,本来不想说;但看到大家讨论如此激烈,开诚布公,却也忍不住了。”

李贤点点头,没有说话。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一段时间疯狂的讨论,李贤也有些疲惫。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却没有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堪称完美的建议。

萧轩显然做了很多功课,看李贤同意了,立即拿出一个本子来,开始说道:“商王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认为不是上面的问题,而是国家名义的问题。人有名字,国家也有名字。过去,商王国弱小,我们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才有了‘王国’之名。但眼下,我们却不能继续沿用‘王国’的名号。我们地阔两万里,我们有十亿百姓,我们打退了妖族,我们探索天外太难、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不是一个‘王国’所能承担的。所以,国家改革势在必行;而国家改革,当从名字开始。有名才有义。改国名,而后再选择一种显学来教化百姓,让国家不断强大。相比于这个,其余的问题全都是小问题。”

周围听了,一时间议论纷纷;旁边,李元明却轻声问道:“不知道前辈是否有一个可行的方案?”

萧轩看了看李贤,将本子翻过一页,“还真有一个方案,但不一定适合商王国,且做抛砖引玉之用吧。

众所周知,我来自儒家,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教化,今天就以儒家思想来做说明。

儒家修行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个人的修身养性,一个是心怀天下。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心怀天下的一面。

儒家认为,国家和人一样,也可以不断地修行;最终举国飞升。这个思想本身,其实是很普遍的;但有一点,却是儒家特别的,那就是为国家的‘修行’,找到了一个核心。

如果是个人修行,我们要讲究一个境界,一个难以名状的心境。

那么推而广之,国家的心境是什么?

儒家提出来了,就是‘仁’。

一般认为,儒家要通过仁,将全国上下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层次分明、和平共处的整体。

稍高一个层次则认为:国家是代天牧民,当上体天心,德泽天下。需要以仁来治理百姓。

更深层次的,则认为:国家要有一个核心,这是国家发展所必须要的一个核心。人需要有思想文化,国家也需要有思想文化。

现在的商王国需要这样的一种思想。

第一,这个思想可以教化万民,能够保证国家的和平稳定。

第二,商王国已经过了粗放发展的形式,接下来将如履薄冰,稍有不慎,轻则国家动荡,重则万劫不复。所以,国家需要一种思想来保证长治久安、万世太平。

第三,商王国以经商为主,以法律为标杆。但过分强调利益和法律,却会让国家陷入一种冷漠与麻木、偏激与疯狂之中。这种迹象,已经在商王国出现。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思想,要约束粗放的经济体系、也是保护商王国的长远利益。”

萧轩说完,周围面面相觑;这是萧轩第一次正式在政治上发言,过去萧轩一直都是以保护神的姿态出现的。但是萧轩所说的,却是合理的,现在的商王国确实是面临这些问题。

李元明却微微一笑,“据我所知,仅仅是现在的瀛洲上,就有儒家、新道家、法家等思想,还有传统的修行思想、以及传统的国家思想。不知道前辈对这些思想有什么看法?”

萧轩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不是那种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虽然我是儒家出身,但我却并不建议完全采用某一种方法来治国。就商王国来说,我认为可以用儒家思想来温暖国家和民间、用新道家思想来调理矛盾冲突,补充商王国现在所欠缺的。至于商王国本身所采用的法制和资本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妥。”

听到萧轩如此说,李贤终于开口了,“如果按照前辈所说,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引入一部分儒家思想、一部分新道家思想。但不知道要从何处引入?”

萧轩立即说道:“真正的、最新的治国思想,还需要到东胜神州去看看。东胜神州,是人族最初崛起的地方,那里至今依然是人族文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东胜神州上的大周圣朝,是已知的、唯一一个‘圣朝’,地阔二十万里,据说从人族崛起、一直传承到现在,绵延不绝。号称:只要人族不灭,大周圣朝不灭!大周圣朝的君王,号: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