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过河拆桥是一种境界(第2/2页)

早朝上,孔祥正式接替大夏国宰相的职位;大夏国的三大能臣、权臣终于再次聚齐。

就在这时,袁庸忽然出列,“陛下,臣要参李玉龙一本。”

蜷缩在皇位上的皇帝陛下立即来了兴趣,似乎是一个看热闹的观众:“哦?说说看?”

李贤、或者说李家给皇帝陛下修皇陵,能让李家拒绝各个力量的拉拢,能够保持中立;但这种保护并不是绝对的。说穿了,还是看谁的计谋、手段更胜一筹,谁的脸皮更厚些。

而能混到一品大员的人,自然无须复述。

袁庸好整以暇,“陛下,钟山郡造反的事情,臣认为完全是李贤、李玉龙父子两人联手促成的!归根结底,是李贤贪得无厌、逼反钟山郡刺史石成松。且现在内有李玉龙,外有李贤、李良把持地方,臣以为,此事不妥。(转向李玉龙)李大人,为大夏国稳定,恳请李玉龙李大人主动辞去太师之位。”

袁庸竟然要将李玉龙踢出帝都!踢出权利中心!别看现在大夏国名存实亡,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没有李玉龙在中央撑着,李贤和李良哪有现在的安稳环境。

只是李玉龙毕竟是太师,想要扳倒一个太师可不容易。

更何况,还有过河拆桥的!

孔祥在太子和袁庸期待的眼神中走出,“老臣拜见陛下,回家几月,老臣反复思虑大夏国现在的情势。臣现在有几点疑问,想要请教一下袁庸袁大人。”

咦?气氛不对啊!袁庸心中一紧。

孔祥转向袁庸,“袁大人,你是太尉,执掌全国军政大权。几个月之前,郎中令傅明晖奉命北伐蔡国,却遭背叛、惨败而归。这事虽然看上去是有外人暗中插手,但这毕竟是军国大事。如此大事,袁大人真的一丝都没有察觉吗?”

袁庸登时就呆了!关键时刻,从背后射来的冷箭,最伤心、最致命!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说不知道,失职——你这太尉‘太无用’;说知道,其心可诛——你当初为什么不劝阻!居心何在!

然而孔祥不等袁庸解释,继续说道,“陛下,现在武阳城竟然无兵可用,这事,恐怕也还需要袁庸袁大人给大家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