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子子孙孙永传续(第3/4页)

“草木鱼虫。那些未能真正开智的生命就不提了,只说那些智慧灵长……”也不管佛祖看不看得见,拈花对镜子笑笑:“具体哪些世界已无可追究,但不妨这么说,只要生俱三尸的灵长,都算得拿人后代了。”

“更要紧的,灵长修行、领悟大道时,三尸也可炼化真形离开人身,再做修行可就化作真正的心猿意马、变成真正的拿人,本来似是而非的传承。绕了一个圈子后就变作了真正的:子子孙孙永传续!”

“不过以前的拿人都是独立而生。如今的拿人在出生后就与灵长同生共长、相偎相依,修家悟道后绝大部分三尸都不愿离去,放弃离开机会主动选择完全相融于灵长,咱们拿人啊。都懒。”

这事没什么可说。三尸化形后就是拿人了。可即便他们有纯正“血统”根红苗正,他们更依恋自幼共生的灵长、更习惯他们新的生存和成长的方式,毕竟。环境会改变习惯。对于古时大拿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啊,儿孙们有自己的选择,真正的关键在于:子子孙孙永传续!

古时拿人得偿所愿,古时拿人含笑九泉。

阎罗、道尊彼此对望,冥王、真人面面相觑,优和尚的大手摩挲着光头,西坑隐的指尖敲打眉心……终于,阎罗神君当先开口:“我是有‘三尸’的。”

“我也是。”道尊微笑点头。

“还有我。”镜子里住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人,好奇心重的人大都喜欢热闹,有共通话题时候就会插口说话。跟着,镜子里又传出了一阵笑声,几分唏嘘几分欢喜几分“原来如此”。

佛祖之后,神君、道尊都笑了,几分唏嘘几分欢喜几分原来如此。

体内三尸放弃化形机会,他们不去离开灵长,这会是一种神奇的共存,对灵长而言三尸并不存在,它们只是三道与生俱来的本念、本能;可是对三尸而言,他们明白自己的存在,放弃化形的机会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再独立走入世界,可是他们仍就能够与最最亲密的“伙伴”一起饱览天地壮丽、经历悲欢离合,那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三尸,或者说后世拿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是他们喜欢的存在方式。当然,这种情形并非绝对,还是有些三尸会选择化形,只是很少。便如苏景等人曾在十一世界那方星盘中见过的大拿,对雷动赤目拈花来说他是老老老前辈,对旧世拿人来说他则是小小小晚辈。

与人生死相伴的三尸,让人贪婪爱财、让人贪慕女色、让人贪恋美食、也让人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三尸的来历……大生儿育女拿天拿地拿自然子子孙孙永传续妙灵生气正法。

……

看上去三尸真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人贪吃好色爱钱财,可再仔细想想,支持着人们不断进步向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力量,不就是贪吃好色爱钱财么?

追求美好生活的源动力就在于此吧。欲望。

即便没那么积极向上,至少这些欲望的存在也让凡人的生活添出了许多乐趣,吃上一口汤汁肥美的白灼虾、和邻家姑娘眉来眼去、辛苦钻营挣来一袋沉甸甸的铜板,又有哪一样不是快活所在。

若再深究一步……以苏景所见所知,中土人又和古时中的拿人何其形似啊,小小的贪婪,时时的懒惰,开朗明亮的本心,对亲情的重视对父母的敬爱对儿女的珍视,以及当底限被触及后就会发疯发狂的狠毒。

如此相似,究竟是中土世界自然使然,还是受了拿人“生灵气”的影响?

中土世界有斩三尸以证道的说法,但这并不是彻底的诛灭欲望,最简答的例子,如果没有欲望,道尊为何要执刀入极乐,佛祖何必舍身穿漏古时,阎罗又何必还在中土封印了一道灵犀准备为钟大判封王。

“欲望”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愿望”了,没有宏志大愿,何来慈悲心肠,何来开天魄力!大能为者,身内三尸与之共进共行,兴致到时才一滴花瓣上的晨露纳入口中,微微甜所以微微笑,算不算口福?喜欢看着锦绣人间的大潮明月也喜欢看圃中的花红叶绿,算不算好色之心?关心座下弟子安慰维护自己心中的大义小义,算不算私欲?

三尸不灭,三尸永在,他们因灵长的彻悟一起超脱,他们因灵长的逍遥寻得快乐,如此……

过往事情不必太较真,真正因这一场宏大故事而来的是心底的感慨。

赤霓、古仙与拿人,争斗、良善与传承。有关上古、有关今日的故事基本讲完了,只差十七拿人中的最后那一个:

炼化己身精气为生灵气需要同伴完成后半部分祭炼,“最后一个”没能变作生灵气,在所有同伴都离去后,他用了十万年为自己打造了一座牢笼,然后把自己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