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官(第2/3页)

许仙劝道:“您也不必太过挂怀,有什么误呢?就算是《三国志》也未必全是真的,我们那有个大家就说过,历史有一半是假的!”

老翰林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谁说的!?”

许仙当然不能告诉,这是毛太祖所云,原话是,“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只能道:“您别管谁说的,像是三皇五帝时候的事,远在千年之前,文字记载尚且没有,司马迁如何得知,不过也是半猜半蒙,再加上一些传言写就的,后朝为前朝做史也是一样。”

老翰林却并没有像许仙所预料的那样着急上火,而是缓缓坐下,目露精光,直视许仙道:“那老夫亲眼所见,总不是假的吧!”

许仙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亲眼所见?见什么?”

老翰林微微一笑,“今日老夫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史笔如铁!”言罢将桌上的书册全都推开,留下一大片空处来,铺就一张白纸,一撩衣袖,取了狼毫沾满了墨汁,就在纸上写道:“许仙,字汉文,钱塘人。母梦仙人入怀,因而名之。”一行黑字清晰的留在白纸纸上。

“喂喂喂,你这是干什么?”

老翰林摇头晃脑的道:“自然是写史作传!”

“为我?我还年纪轻轻的,写什么史做什么传啊!而且哪有什么梦仙人入怀!”

老翰林讶然道:“没有吗?”

“我怎么知道!”

老翰林不管不顾的道:“适当的加工也是有必要的。”

“你真的是史官吗?”

老翰林却已接着写道:“其天赋异禀,身高八尺有余,时人或异之。少读诗书,过目不忘。”

“还‘时人或异之’,我是后来才长这么高的,哎,真是怕了你了,您自个儿跟自个儿玩儿吧,我先走了!”许仙无可奈何的摆摆手就要离开。

老翰林持着狼毫,斜了许仙一眼道:“走?你这是自寻死路!”

许仙正一步跨出门外,闻言回头道:“什么死路?”还有,别盗用我的台词。

老翰林却看也不看他,只顾得在那里奋笔疾书,认真中夹杂着几分狂热。许仙想到他写的是自己,而且准备把写的这些东西流传后世,就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你声名太盛,‘天下第一’的名头更是犯了文坛大忌!其他翰林们已在内院布下阵势,只等摔杯为号,五十名刀斧手自屏风后掩杀而出,取了你项上人头。”

饶是许仙心理素质过硬,听这话也不禁张大了嘴,“你,你说他们要杀我?”且不说“天下第一”的名头不是自封,就算真是自封的,犯了那什么狗日的文坛大忌,也不至于做到这一步吧,这是翰林院还是黑社会堂口啊!

老翰林停下笔想了一会儿,道:“咦,说错了,看你那《三国演义》看的太多了!”

许仙无力的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他翰林们知道你考中的探花,足足讨论了半宿,方定下章程来——要给你个下马威。”

“你们讨论了半宿就讨论出这么个结果来?太效率了吧!”

“又讨论了半宿,才想出怎么对付你。”

“那岂不是一夜没睡?!”

“你就不问问他们想怎么对付你?”

许仙吐了口气,顺着他问道:“他们想怎么对付我?”恍惚间明白为什么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几个人。

老翰林犹豫了一下道:“老夫本不该泄露我翰林院的机密,但看在你一片赤诚的份上,终不忍你一世英名化作流水,你且附耳过来。”

许仙连忙凑上前去,听那老翰林道:“他们要用瞒天过海,以逸待劳,树上开花,笑里藏刀等诸般妙计,环环相扣,结成一套连环计,来对付你。”

许仙听的一头冷汗,“能不能简单点!”

老翰林一字一顿念道:“七绝对!”

许仙大惊道:“七绝对?”没听说过啊,难道是什么兵器?

老翰林很肯定的点点头道:“对,就是七绝对?”

许仙深吸一口气,“能不能再具体点?”

老翰林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具体来说就是七副对联!”

许仙一阵无语,“原来这么具体啊,我还以为又是作诗呢!”

“你的诗词谁人敢考,又听闻你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一般的经史子集怕也难不住你,昨天翰林们绞尽脑汁,遍寻书库,花了一整天,整理出七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对,到时候要让你来对。”

许仙道:“翰林院这么闲吗?没日没夜的想着对付我!算了,您老告诉我,那些对联都是什么?”他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对联需要的是快才奇智,不是看书多就能应付的。别说是一群翰林好不容易想出的绝对,就是稍微难一点的对联,他只怕都大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