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存粮(第2/3页)

“放出去?你小子知不知道传播这种造反流言是个什么刑罚,要被关大牢的啊!”

朱豹子这话一出,苗三四顿时不作声了,他可没有舍己为人的品质,还是乖乖干活吧;三个大男人忙了一大下午,这才把这上百包的粮食存好,李道士拍拍手,看看这隐蔽程度,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

“万一洛都要是被打破,你们先不要跟着乱民到处跑,先在这里住上个几个月,虽然江南四大营的水准不咋地,但是朝廷边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等光复后,你们先入城,肯定会有不少的无主荒院和土地,到时候你们可以用粮食换地契,等经济恢复了,最起码也能当个土财主,这就叫因祸得福。”

苗三四目瞪口呆,终于对师兄五体投地,心里忽然觉的这人干道士太可惜了,要是经商,说不定就能成为富一方的大商贾。

“对了师兄,你让我找的人我找到了,就不知道你觉的咋样。”

“找人,找啥人?”

“就是你说的,那主持这间道观的道士,我暗中观察他们好几天了,他们跟街面上的那些假道人不一样,从不主动去拉活,只吃素食,每天早上卯时准时准点起来做早课,参五气。”

李道士顿时感兴趣了,这事要是不说,他自己都快忘了,“他们是有门派的,还是挂单的?”

“应该是挂单的,老的不大好套话,但是小的就好糊弄了,两个糖葫芦下去就什么都说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家门派的,只知道是道士。”

“还有小的?”

正好天色还未全黑,李道士就跟着苗三四去了他所说的游方道士的所在,还真是如他所说,一老二小,穿大褂,插木簪,就缩在街角,那老的旁若无人的念诵道经,倒是两个小的,时不时的就东张西望,似乎对于外界的事物很感兴趣。

“他们的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吧?”李道士忽然道,看的出来,老的小的身上的衣服灰尘仆仆的,应该是许久未曾换过了,而且两个小的时不时的捂着肚子,可怜巴巴的。

“嗨,师兄你还不知道街面上那群人的德行,这新来的哪个没被欺负过,当然师兄你例外啊,你都是去欺负人;这老的也不会去套关系,去捧人,天天饥一顿饱一顿的也是难免。”苗三四猫哭耗子假慈悲,要没有李道士做后台,这家伙保准也是街面上的那群人之一。

“师兄,我们这就去请吧。”

“现在不行。”李道士摇了摇头,如果对方是那种不慕名利的真道人的话,现在去就有点趁火打劫的嫌疑,而且道观还没修好,也没地方安置人,再者现在也不能修,万一真打起仗来岂不是要变成贼窝了,便叹了口气,“不是师兄我说你,大家都是道门中人,理应互相周济才是,师弟你这事儿就做的差了。”

每次道士露出这种道貌岸然的表情,苗三四就明白,这家伙是又准备在算计着谁,特狗腿的道:“明白,师兄,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在山西的徐县,这里属于莲花教的发源地,十户人家有九户都是教户,平时定期集会,烧香练经,结社传道,暗地里教习拳棒,演练武事。

虽然县府州府都知道此间情况,但屡令不止,没办法,就连县里衙役、捕丁、仵作、文书都有亲属信奉该教,这能怎么查,总不能将全县百姓一齐处死吧,好在随着教宗和一干骨干或是砍头,或是潜逃,现在倒也平安无事。

但今天却是例外,家家户户明松暗紧,每隔个数十丈路,就有个青壮汉子待在路边,以耕田贩卖做掩盖,时不时的就有个彪形大汉或是僧侣打扮的出现,口中默念“真空家乡,莲花老母。”

这些教内的头目和骨干,各个传教法门的话事人,最终汇聚到了当年被官兵焚烧过的总舵——净空寺。

“有把握吗?”

“你能招来多少人。”

“信徒虽有不少,但妇孺居多,而且未习兵事,兵械、粮草、攻城器具又该如何解决?”

“快看,是正教使,嘶——红巾老祖居然出关了!”

所谓的正教使,就是教主的代言人,莲花教父死子替,但到了这一代上,大多数头目甚至连教主的一面都没见过;至于红巾老祖,那是掌握教内三卷天书的大人物,童颜鹤发,据说已经活了数百年。

这二人一出,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大小头目也纷纷安静了下来,不管法门如何,教义差异,莲花教依然只有一个莲花教。

正教使环视一圈后,也不开口,只招了招手,一个只十来岁的少年小跑了过来,满眼都是狂热。

“喝了它。”正教使沙哑道,背后的信徒顿时端了碗色泽暗淡的茶汤捧了过去。

“咕嘟咕嘟。”少年二话不说就把它饮了个光,众人纷纷屏息凝神,想要看看他会有什么变化,谁知半晌过去了,就连少年也感到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