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梁一十二(第3/4页)

须根离开南疆百余年,本意是想去试着寻找‘玲珑玉匣’、寻找十一位神仙留下的痕迹和他们为何全军覆灭的原因。

他想要追查的‘真相’太庞大也太久远,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而‘十一神仙’、‘仙舟’的秘密又不能为修真道所知,他只能借助凡人力量。

在他入世之初,刚好是正邪恶战之末,最最惨烈的时刻,中土人间随处可见‘仙祸’,神通纠缠殃及城镇、为绞杀妖人摧毁乡村……须根对凡人没什么眷顾之情,但是仙祸见得多了,却由此悟出了‘仙界要掐断中土飞升’的‘原因’。

他只道‘仙佛慈悲,见不得修行弟子扰乱清静人间,所以降下神罚,派十一仙家断灭此间飞升’。

须根不知道仙界的真相,更不知道鲁执等人来到中土的原因,所以他有这样的理解再正常不过。

毕竟,只断‘飞升’、却不毁灭‘凡间’,这两点本来就是个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天仙慈悲,眷顾此间凡人,所以‘神仙’针对的只是修士。

须根的语气笃定,继续对茅吏说道:“人间太平、再无飞仙,这是两个关键,能明白么?”

茅吏越听越迷糊,点了点头,跟着又摇了摇头。

“那十一个神仙,是为了匡护人间,才来此断灭飞升事。这是一而二、又二而一的事情。仙佛慈悲,派仙舟来搭救中土凡间,所以仙舟离开的条件,是再无飞仙事的中土盛世。”对最后四个字,须根咬得语气极重。在他看来,除了‘断灭飞升’之外,建立一个‘中土盛世’,或许也是一个仙舟返航的关键条件。

须根的语气又复轻松了,笑道:“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也许飞升一断仙舟就会离开,和盛世无关。不过多做一些,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须根领悟到仙舟降临的‘真相’,由此推测出仙舟离开的‘条件’,茅吏终于明白了,满脸恍悟,指着须根的官袍:“所以、所以你跑去,帮凡间去建立太平盛世了?”

须根哈哈大笑:“既然仙佛要照顾凡人,那我就去照顾凡人好了,这一点总不会错的!”

在悟出‘真相’后,只要他见到仙祸,必会出手惩戒,几十年中不知多少正邪修士,就那么莫名其妙的死在他手里,当时修真道上也乱的很,再加上须根做事谨慎,始终就没人发觉他的存在。

除了惩戒仙祸,须根还从人间中选了一路诸侯,助其征战四方,以求尽快结束乱世。有他相助,这一路兵马自然天下无敌,直到最后大洪朝一统中土,洪太祖登基称帝。

至此,中土人间又恢复了平静。

匡护洪太祖的十几年,在四处征战中,须根发现了几处‘十一神仙’留下的痕迹,并先后得到了三只玲珑玉匣,因此他也更加笃定,冥冥之中自有仙佛关注,想要飞仙上界,那两个关键缺一不可。

远古时随同鲁执而来的诸多仙魔,都被‘无应劫’所摄,伤亡惨重,而后鲁执也未能将同伴的玲珑玉匣尽数收集,有半数散落于中土各处,须根找到的那三只玉匣都在此列。

茅吏还有疑惑:“那你怎么就当了个大官?直接做皇帝岂不是好?”

须根失笑摇头,他有手段有心计,但论起统御人间的本领,比起洪太祖来要差得远。

洪太祖也是一代英才,胸中韬略纵横,否则须根也不会选他来相助。须根是为了自己飞仙,才致力打造人间盛世,有人比他更能当好皇帝、建好盛世,他求之不得。

简单解释两句,须根又继续道:“如今大洪朝威加宇内,天下太平,盛世之象已现,所差的就只剩下‘搬山’了!”

“搬山?”茅吏愣了愣,随即就明白了这两字的意思,笑道:“仙字去山,是为人,你想出的这个题目有些意思。”

须根的心性,和鲁执来天差地远,‘掐断飞仙’,这件事在他来做,就只有一个办法:摧毁修真道,让人间再无修士。

天下修士多到难以计数,凭着须根自己绝无法倾覆整座修真道,非得借助凡间之力不可。而洪太祖也是桀骜之人,不信鬼神,更不服修士为祸人间,在须根的劝说下,筹备九龙司搬山院,征召天下能人异士入司。

“靠凡人之力?凡人又能帮得上什么?”茅吏问道。

对‘搬山’事,凡人的确帮不了太多,别说只是个青衣搬山院,整座九龙司,天、地、人、搬山所有人加在一起,也奈何不了一座天门。

不过须根的目的,也并不是要真的以凡人之力去诛灭修士,至少目前不是。在他的筹划中,摧毁修真道不是朝夕之事,这一‘仗’总要打上几百年。

可是在这几百年里,还有不停有凡人进入修真道……须根这边去杀,凡人从那边去入道,‘搬山’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