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阴影下的阳谋(第4/5页)

东部石油丰富地区一直处于被压制与忽视的地位,由于当地不能取得开采石油的合法性、技术设备,中央政府和外企毫无意外地垄断了当地的石油开采。

在东部昔兰尼加的人看来,卡扎菲的独裁,就是西部掠夺东部石油自肥。

石油开采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协商造成的摩擦和瓶颈,而政府却拒绝为该地区提供更多利益和公共服务,在不算开明的利比亚社会中,一个地区收益不足,却不得不承受开采成本;加之石油经济会激励人们的资本累计心理,当这种心理与实际造成落差时,便会成为东西地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基于对公平发展以及石油经济收益的平等分配的意识,一旦东部地区认为内战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源配置时,就会为此而斗争,这大大增加了内战爆发的可能性。

利比亚石油的32%销往意大利,约42.5万桶/天,14%销往德国,约17.8万桶/天,10%销往法国,约13.3万桶/天,法国、瑞士、爱尔兰和奥地利则从利比亚进口超过15%的原油。

这种对外的石油经济将南北发展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欧洲国家成为石油出口国的人质。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欧洲国家而言,能源供应短缺会沉重打击本国的经济增长,造成财政经济的困难。

特别在有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利比亚与各石油进口国的关系一旦恶化,欧洲国家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

利比亚石油企业完全国有化,对国外进驻的石油企业则采用分成合同,勘探投资完全由承包商承担,一旦油气商业开发,利比亚政府就进入分成,利益高达八成,这意味着巨额的利润不会留给石油企业。”

斯嘉丽示意关掉投影仪,她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假设利比亚爆发内战,欧洲国家,包括美国一定会对利比亚进行‘人道主义’军事干预,而其中,最积极的国家会是……”

斯嘉丽卖了个关子,没有把国家名说出口,只是扫一眼与会的众人。

纳扎雷诺说道:“法国,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有32家,而且集中于能源领域,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这些企业长期处于卡扎菲政府对国外企业的压榨之下。对法国而言,把卡扎菲赶下台,换一股新势力上去,无疑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斯嘉丽:“毫无疑问,卡扎菲的国际形象并不好,一旦利比亚局势动荡,他争取不到太多的国际支持,也许,俄罗斯会给予一定的援助。如果我是反政府武装的头领,我会向欧美国家承诺,一旦革命成功,将会重新洽谈石油分成合同。”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叶甫根尼侃侃而谈,“格瓦拉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革命者,我相信,班加西是犹如罗萨里奥般的热土,在那里,也会诞生一位革命者,他会为石油自由而战。”

尤切维德:“我们等待还是寻找目标扶持?”

叶甫根尼:“斯嘉丽,你认为我们需要亲自下场推动利比亚的局势吗?”

斯嘉丽否定,“不需要,石油财团的利益更大。我们只需布局,等待,然后分享利益。”

纳扎雷诺:“我赞同。”

叶甫根尼:“OK,下次会议讨论细节。”

……

南有穷这边,他正在情策委参加金融小组和不动产小组联合召开的房价走势研讨会,研究未来几年美国房价可能会呈现的走势。

由于房产税以及某些州对房东不太友好的法律存在,在美国囤房炒房的门槛比较高,而且没有相当可观的涨幅,炒房的收益不会太高,并不能成为投资的好选择。

只是随着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五大券商、第二大按揭债券承销商贝尔斯登旗下与房贷有关的两个旗舰对冲基金巨幅亏损的消息私下传出,房价暴跌已成定局,这时候布局囤房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做法,且是一种盈利概率无限高的做法。

现在要讨论和分析的就是这种投资能不能带来巨额收益,值不值得南氏大举投入。

过了两千年,南氏的金融投资战略就有了调整,自有资金多投资在国债、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只求保本保息,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只有少部分资金会投入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图一个以小博大,而且,这一块主要是借鸡下蛋,斯嘉丽基金、PY证券等机构募集外部资金,从中赚取利润分成和管理费用。

其他还有多种投资模式,各种高中低风险的投资相结合,资金合理配比,不求南氏的资金池实现爆炸性增长,只求稳中有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