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7章 权力杠杆(第4/6页)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集中管理、分散承包经营。

金兰公司总部下设十几个部门,共有100多名管理人员,通过几十部电话遥控。每天上午10点钟以前,孙岳峰的总部办公室必须拿到头一天的营业额报表,然后根据情况对下属各店下达指令。

总部统管各店的资金,统一进货,再分散到各个连锁店去销售。连锁店的经理和财务人员一律由孙岳峰任命委派,整个金兰公司的人权、物权、财权统统掌握在孙岳峰手里。

孙岳峰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私营企业老板就应该独揽大权。

金兰公司扩张的速度太快,从管理人员到下面的店员,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孙岳峰也发现这一点,于是他就着手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

他投了100万与皇姑合办了金兰学校,这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进入金兰公司工作。

前面已经有不少毕业生在金兰起到骨干的作用,有的当了经理,有地成了彩电大王,还有的得了销售状元。这些新一代的金兰人成了孙岳峰手下的嫡系部队。

1993年,金兰公司又介入了房地产开发,在琼省投资兴建度假村,在奉天投资建电子城、装饰城、七彩城,还跑到美国开餐馆,去俄罗斯建商场。”

南易拍了拍手,笑道:“好了,孙岳峰、金兰公司,夸得差不多了,好听话也说完了,下面我就来说点不好听的。首先说金兰公司最大的特点,快,发展快,开连锁店的速度快。

先拿下堡垒,再收拾战场,先讲数量,再讲质量。能用来开金兰连锁店的门面几乎都在国营商业公司手里,他孙岳峰是怎么做到快速兼并的?

有没有使用不正当的手段?

有没有为了追求速度暂时答应了很难办到的条件?

又有没有答应的事情,后面采用拖字诀?

金兰公司把东北全面占领的时候,同样是做家电销售,同样是走金兰差不多路线的京西易购还有其他几个比较冒尖的企业,都被困在它们的发源地。

京西易购刚刚走出区到隔壁的区开分店,发展得很慢很慢,平均一下,一年开不出一家分店。

为什么慢?

因为家电连锁在咱们国家还是新鲜事物,要摸索、学习,要建立人才梯队,要等着问题发酵、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出现,研究怎么解决最合理,形成一套流程化的解决方案,将来再出现这种问题可以直接套用,这就叫流程规范化。

又因为时机不对,政策大环境、家电行业的现实情况,以及没有太多的门面可用来建立连锁店。

房地产前两年发展得虽然很红火,但是商业房产的发展并不快,适合用来建立家电门店的物业绝大多数还是在国营商业单位,而且大部分在不景气的单位。

想要租或者兼并它们的物业,免不了要有一点附加条款,私底下的那些不算麻烦,最麻烦的就是可以摆在桌面上说的,比如解决几个就业,为原来国营商店的柜员安排工作。

那些姑奶奶能安排去哪里?让她们继续当柜员、导购?

歇了吧,养一个这种玩意,每年要少掉上百万销售额,也甭想着改造她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下来,做事风格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别她们没改过来,再把其他好的带坏了。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有一颗小日子过得不错的老鼠屎,很快就会带出第二颗、第三颗。

国营商店的那些柜员,当年能走到这种好岗位,谁家里在那个领域不是有个能耐亲戚,这种人想办成事不容易,坏你事却是万试万灵,能不沾尽量别沾。

他孙岳峰,金兰公司沾没沾?

肯定沾了,想要速度快,谈条件的时候自然姿态要放低点。”

南易吧唧一下嘴,“我们回到王亚娟那里,见副市长、拉来工商税务,让工商税务陪她一起说服副市长,分解开来就是四件事:第一次见副市长、说服工商领导、说服税务领导、第二次见副市长并说服。

你琢磨琢磨要办成这四件事的难度和其中的成本,还有不要忘了那个城市之所以不欢迎金兰公司过去,是有当地的商人阻挠,他们是地头蛇,在当地的关系盘根错节,金兰公司却把他们给摆平了。

怎么摆平的?

投入了多少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你把我前面跟你说的权力杠杆融入进去好好思考思考。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87年,说一说孙岳峰那价值200万的货是怎么拿回来的,小丫头,记不记得那一年你们奉天最火的是什么牌子的收录机?”

徐露回想了一下,“好像是曼歌牌吧。”

南易颔首,“那一年,曼歌这个牌子掌控权在我手里,当时工厂正好遇到一点问题,我做主让孙岳峰可以赊欠先把收录机拉走,只不过每台机子他要多付三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