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7章 乌拉圭之行(第3/6页)

上午,南易去了一趟四中,找南若婵的班主任聊了聊;中午,上南家吃饭;下午两点,南易登上了飞往香塂的航班,接着又很快飞去了莫斯科。

在莫斯科,南易关注了一下十月公司的业务发展,又在建立的人脉面前秀了一下存在感,因为俄罗斯的土地私有化还没彻底展开,南易在莫斯科并没有多呆,他很快开展了一段南氏产业视察盘点之旅。

这一趟,南易主要去之前一直没去过的地方,澳洲:克里夫顿山站(2475万亩)、安溪养牛场(3000万亩),NAF矿业旗下的格林布什锂矿,斯嘉丽矿业集团旗下的君迪金矿。

巴西:土著兄弟农场(3900万亩)以及其他七八个零散、总面积达900万亩的其他农场。

秘鲁、智利、阿根廷……

一圈转下来,南易又前往乌拉圭,与其他南美国家的农牧场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进行变相“本地化”不同,在乌拉圭,神农南粮有一个瘸狗牧场,这个牧场分成三块,主要集中在首都蒙德维的亚附近,面积足有200万亩。

因为乌拉圭法法律允许外国投资者经政府批准购买土地,瘸腿牧场是直接以斯嘉丽粮食集团的名义购买的。

不过这么大面积的牧场能买下来,理所当然会有一些附加条款,比如不是想养什么就能养什么,需要听从政府的指导意见,出口上也不是很自由,跳不过投资和出口促进局,在政治上也不能有涉独涉恐的嫌疑,不然会有大麻烦。

在行程开始时,南易就规划过路线,布宜诺斯艾利斯离蒙得维的亚不到两百公里,开车过来很是方便,于是就把飞机停泊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一行人直接从陆路过来。

清早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不到九点,南易就在蒙得维的亚市中心下车。

一下车,南易的心情瞬间变得很好,正值秋季,闷热的天气刚过去,正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节点,却不到二十度,阳光很明媚,天空湛蓝,深吸一口能感觉到一丝淡淡的甜味,目光所及,皆是五官精致、身材火辣的美女。

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南易买了一本小众的旅游指南杂志,上面有关于乌拉圭的介绍,按照杂志上所言,乌拉圭有南美瑞士之称,这里的环境很好、物价很高,这里是男人的天堂,这里的女人可以用“尤物”来形容。

乌拉圭女人大多是西班牙人及意大利人后裔,品种优良,加上乌拉圭这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很好,又多爱户外运动,女人的皮肤被滋润的非常健康——眼眸深邃、鼻梁高挺、红唇魅惑,身材凹凸有致、丰臀细腰又肥而不腻。

“杂志上所言非虚,不少够得上尤物二字,只是这里的马路太宽,车如水马如龙,罕有林荫小道啊。”南易微微叹气,慢慢汇入到悠闲自在的人群,享受着慢节奏。

交汇的行人中不时有人对着南易竖起大拇指,晃动两下,微微一笑,感受到善意,南易用同样的方式回敬,这是乌拉圭人的打招呼方式,南易现学现卖。

走着走着,路上的人群忽然纷纷转入了岔道,只留下南易一行人还在继续往前。乌拉圭面积有17.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00万出头点,大约将近100万人口居住在蒙得维的亚5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差不多每平方公里1886个人。

从数据上来说,蒙得维的亚的人口密度要比京城高上许多,不过从南易的肉眼来判断,数据仿佛没什么意义,除了车辆,南易现在所见的离他最近一个“外人”至少远在200米之外。

又走了一大段,等空气中掺杂了海风的气息,马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的增多,原来,南易已经来到热闹的海滨大道。

热闹只是相对的,这里根本用不到摩肩接踵、毂击肩摩等词汇,并不比老洋房门口的马路喧闹多少。

挑了一块风景相对较好的位置,南易随意往沙滩上一坐,闭上眼睛,沐浴着徐徐海风。

校花警惕的四下巡视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危险,也闭上眼睛,深吸着甜甜的空气。她对乌拉圭的第一印象很好,空气好、人也少,或许退休之后到这里生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放空了一会,南易睁开眼睛就看见陷在陶醉中的校花,“第一次见你这样,喜欢这里?”

校花睁开眼,懒洋洋的看向南易,“这里很好。”

“既然觉得好,等离开的时候,你一个人在这里多呆一阵,上次芭提雅休假你没去,这次正好补上。要是真爱上这里,可以考虑在这里永居。”

校花微微摇头,“暂时没有这个想法,从刚才到现在,我还没见到一个黄种人,住在这里会有点不适应。”

“黄种人少不奇怪,这里的商业并不发达,工资低、消费贵,外来人享受不到这里的高福利,想在这里扎根会很难,相比较,巴西、秘鲁、阿根廷更容易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