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9章 竞争无所不在(第3/5页)

可惜,她的运气没有南易好,秀水街都快走完了,她也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目标。

今天一行人是从秀水街的另一头进入,等快把整条街走完,他们路过了昨天的那个摊档,又见到了昨天的那个摊贩,那个从始至终都没问南易名字,也没有自我介绍的摊贩。

一开始,南易只觉得摊贩是一个做批发的雏,等交易结束,他敢肯定对方就是一个做生意的雏,面对一个能吃下几千件衣服的客户,居然不知道趁机套下近乎。

现在,摊贩和南易目光互相对上,他的眼眸里并没有友好的成分,反而有一点淡淡的敌视,或许是在怨恨昨天南易占了他大便宜,自然,他也不会有上来打招呼的举动,反而把脸转向另一方向。

南易淡淡一笑,心里寻思,“这是一位有主角病的主,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主角的命。拿我当仇人,感情昨天的交易是我用枪杵他脑门上完成的啊,昨天真应该再往下压压价,唉,生意就是生意,妇人之仁要不得。”

整条秀水街走了个囫囵,易瑾茹的脸上满是失望,居然没看到有捡便宜的机会,失落了一会,易瑾茹对南易说道:“刚才第五个摊上,我看见有卖皮夹克的,我过去问问价。”

“妈,皮夹克就别去问了,刚才我也瞧见了,看皮、衣领和袖口应该是温市那边的做工,看料子是人造革,这种皮夹克就是在木樨园拿的货,咱们下午就要过去,你现在还是换一样练手。我看刚才左边第九个摊子的毛线帽不错,你可以过去询询价。”

易瑾茹问道:“怎么看做工知道是哪里产的?”

“妈,干说不太好说清楚,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温市,他们那边之所以做皮衣,不是因为这个赚钱就去做这个,而是因为他们有传承,他们那里有很多人会做这个。

在宋代,温市那边已经有专业制鞋匠,到了明代,鞋靴成了贡品;等到了清代,温市已经有非常完整的鞋革产业链,那边和皮革已经打了几百年的交道。”

南易呡呡嘴接着说道:“再说离温市不远的潮乡,现在已经快成为皮革城了,那边和皮革打交道的时间短一点,但也有了将近七十年的历史。

那时候,潮乡出了不少大商贾,有一个叫徐申如的,就是徐志摩他爹,他就开了一家皮革厂,最早的工人是在沪海招的,有温市人、蓉城人,也有东北那边的;

温市我已经说了,和皮革打了几百年交道,蓉城那边有一条浆洗街,整条街都是做皮革有关的生意,东北那边,有一个地方家佟二堡,那里很早就是皮衣和裘皮的集散地,自然也有人制皮。

不管是温市还是潮乡,他们都有自己的绝活,不管是制皮还是缝制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这些要对皮革了解的足够深才能分辨。

刚才的皮衣我没上手就说是温市,是因为皮衣的皮看起来没光泽,显旧显脏,我知道温市那边新开了一家皮革厂,做的就是人造革,质量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差不多的温市产皮衣我在莫斯科见过,衣领、袖口的走线一模一样。”

“你个死孩子,说了一大堆,就最后一句管用,你直接说以前见过不就完了。”易瑾茹笑着埋怨道。

“呵呵。”

南易笑了笑,没有再解释。

接着,易瑾茹去看毛线帽,南易并没有带南无为跟着,他们两人来到古玩摊档,摊贩手里正拿着一个土陶水罐忽悠一男一女俩老外。

土陶水罐表面满是土沁,看着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没多久,造型有点奇特,南易看不出来是哪个地区的流行款式。

南易凑近一点,一股土腥味钻进鼻子里,嚯,不是像土里刚挖出来,就是刚挖出来的,这摊贩还真费心了,昨儿晚上这土陶水罐应该是埋在地里过的夜。

摊贩居然把东西埋地下,南易心里顿时起了一点捡漏的心思,于是他细细打量土陶水罐,可不到两秒,他就在罐身上看到一块比较光滑的区域,上面刻着五个字“艻宣歺具厂(荔宣餐具厂)”。

“尼玛,二简字,奶奶个熊,忽悠老外居然都不下点本。”南易心里吐槽一声,目光从土陶水罐上移开,扫向摊档的其他物品。

既然罐身上有二简字,眼前的土陶水罐历史最长不会超过17年,因为1975年才开始推广二简字,在民间的影响力有限,只在国营企业和国营商店、车票等领域流传开,1986年6月废除,只留下来寥寥几个二简字。

南易在初中的时候刚好赶上一个学期的二简字替换教学,老师心有抵触,压根没认真教,他也没认真学,大部分二简字得猜着认,至于写,常用字会,其他不会。

在摊上,南易并没有看到能入眼的东西,南无为倒是挑了两个铜板,和摊贩讨价还价的时候,摊贩非说是康雍重宝,南易没跟他废话,扔了个一块的钢镚在摊上就走,摊贩也没拦着,直接默认了交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