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8章 生意之诡(第4/5页)

拿着包子,南易和站在几十米外等待的南无为会和,手里的半个包子递到对方手里,“尝一尝。”

南无为咬了一口,连连点头,“爸爸,好吃,有肉味、香菇味,嗯……好像还有腌牛肉干的味道,不对,好像是干巴菌。”

“你啊,我得带你去了解一下贵重食材的价格,干巴菌很贵,今年出口日本的价格是8000円上下,收购站的收购价就要大几十块钱/公斤,一个包子才能卖多少钱,你觉得用的起吗?”南易摸了摸南无为的后脑勺说道。

“不是吗?”南无为狐疑的说道:“但是我吃着就有干巴菌的味道啊。”

“我也不知道。”南易摇摇头,“这是人家的秘方,要是这么容易被你吃出来,还能叫秘方。”

南无为举着手里吃剩的包子,说道:“爸爸,我还剩下一点,拿去检测一下,知道用什么料做的,你就可以在家里做给我吃了。”

“你个讨债鬼,我上辈子欠你的啊,吩咐起我来了。”南易在南无为的后脑勺轻轻拍了拍,半拥半推的往前走去,绕着亚细亚商场外围转了一圈,又走到清河国际那边转了一圈。

在南家接上易瑾茹,九点半左右,一行人就到了秀水街。

秀水街在长安街沿线,处于大使馆和外交公寓中间,1978年,这里就建立秀水街市场,当时附近住户不多,消费市场并不被看好。

等到知青大批回城,找不到工作,想练摊的时候,发现好地方都被占了,只有秀水街这边无人问津,很多回城知青就集中到这里摆摊,没想到这里居然是被沙子蒙住的黄金地,出没的都是人傻钱多的老外,十来块钱的东西,敢开价上百美金,还别说,老外还真买。

1980年至1985年8月秀水集贸市场成立,这是秀水街最黄金的五年,一天赚几百美金的大有人在,不过市场一成立,上面就有婆婆管着,加上老外呆久了也熟悉京城的情况,没以前好糊弄,摊贩既不能狠宰,也宰不到狠的,利润大不如前,不过依然非常可观,一个月要是挣不到万八千,只能说不是做生意的料。

有些摊贩就比较聪明,不仅做零售,还做批发,用心经营,总能遇到想批几百钱数千件的老外,一笔单子走下来少说能赚个上万块,运气好,一趟赚十几二十万也不是没有。

能在秀水街扎根,又能做批发生意的都是人精,易瑾茹也是人精,只不过不懂做贸易的门道,一开局就是地狱模式,可以快点让易瑾茹上手。

“妈,俄罗斯那边马上就要变冷了,这时候要……嗐,我差点忘了,你就是在东北长大的,反正这个季节,俄罗斯那边好卖的就是羽绒服、皮夹克、毛衣、围巾、皮手套这些,只要成本和质量控制好,东西送到那边不愁卖。

我们这边的雷锋帽,俄罗斯那边叫方绒帽,这个俄罗斯乡下人也喜欢,利润不会太高,不过去年我在莫斯科没看到有人卖,等我回莫斯科我再看看行情,要是还没什么人卖,拉两个货柜过去试试。”

一下车,南易就给易瑾茹普及知识点,顺带着先埋个话头。

“妈,你看看这个,欧洲标准色卡。”南易说着,掏出一本书,翻开一页指着书,“你看啊,毛子那边颜色是这么分的,以后要是下订单,你按照这个对一对。改天我再让人给你送样板卡,你再认认布料。”

易瑾茹接过色卡翻了翻,“衣服就有这么多学问啊。”

“学问还不少,妈,先别看了,我们先去转摊位,一会你就看我怎么和摊贩谈,千万别插话。”南易招呼一声,一只手按着南无为的肩膀,迈步往前走。

对很多老外来说,京城有三大景,故宫、长城、秀水街。

秀水街这里可以说是老外了解京城,甚至是华国的一个窗口,国人能获得“东方犹太人”的称号,秀水街这里的摊贩也要记上一功。

一个个摊贩站在自己的摊档,见到路过的老外,嘴里立即吆喝“Hello”,有的手里还会举着一件衣服,直接拦到老外前面,拼命展示。

相对老外,对国人的热情稍稍低一点。

这也不怪摊贩,毕竟老外很有可能付外汇或外汇券,国人只会是人民币,差价在这摆着,谁会和钱有仇。

南易带着一串人从一个个摊位瞧过去,正值夏日,摊档上还是以夏装为主,秋冬装不多,看到的几件都不太适合往俄罗斯发。

来到第七个摊位,南易的脚步止住,抬眼看了一下服装网架上挂着的衣服,又低头看了看摊档地上摆着的五六个纸箱子——表面英文字母,尺寸是方便放货柜的标准瓦楞纸箱,再瞄一眼摊贩的脸,好一幅苦大仇深。

几个因素一结合,南易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画面:一个雏遇到了一笔大买卖,没收人家订金就把货给上回来,结果买主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