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8章 巨幕缓缓揭开(第4/5页)

虽说有随时跑路的心理准备,可钱这东西谁也不会嫌多,生意能多做一天算一天,甚至,南易也不无一直做下去的奢望。总之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展望最美好的明天。

“跟我念,京酱肉丝盒饭。”

“京江……rose……盒饭。”罗高斯基磕巴的跟着南易念了一遍。

“不对,是京酱肉丝盒饭。”

南易纠正了一下罗高斯基的发音,等对方能念得像模像样才停止好为人师,付过账,在报纸架上拿了份报纸,到店里给客人准备的空位坐下。

三个小时一到,南易就回到小马翻译,金秋实已经完成了翻译工作,不但翻译出中文版,法语版也同样翻译出来。

南易看过之后,该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并不因为换了文字而有所区别。不过金秋实的字不错,中文用的是小楷,有(童)星录小楷的味道,字多是繁体,只有少数几个字才是简体;法文是标准的法式花体,所有字母向右倾斜15度左右,看起来非常美观。

不说字如其人,至少南易从金秋实的字上发现了两个信息——金秋实应该是1956年之前就来了苏修,没赶上简体推广的节点;金秋实真的涉猎很多,南易拿出的书页涉及核物理、半导体、机械,他都能一一翻译出来。

嗯,关于第二点,南易还要把金秋实的翻译稿传给能看懂的人看过之后才能完全确认。

“老同志,你的字很漂亮,翻译的也很好,你的时薪定为7美元如何?”

“7美元?”

金秋实惊呼,这个价格吓他一跳。

“是的,7美元,如果你同意这个数字,明天就有一个任务交给你,还是书面翻译,就按照今天的量除以6计算你一个小时的工作量。”

金秋实脸上一喜,“好的,我明天什么时候过来?”

“不用这么麻烦,明天我要经过列宁大街,我给你送过去就行,大概下午一点左右。”

“好的,我住三号楼5楼。”

金秋实并不惊讶南易知道他的住处,莫斯科这里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职工楼/小区(赫鲁晓夫楼,国内就是学的这个),除了保密单位,知道单位就意味着知道住在哪里。

第二天,南易亲自给金秋实送去要翻译的“材料”,见到了他的太太卓娅,并观察到她应该刚得过一场大病,逗留一会,南易就告辞离开,然后很快把电话打给张一针。

“双侧的额纹对称,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喝水容易呛咳,看着有点面瘫,这是不是中风导致的?”

张一针:“老板,按照你描述的,很可能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中风,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中风,中医正式的说法叫卒中。”

“调理起来麻不麻烦,费不费钱?”

张一针:“有点麻烦,需要经常针灸,钱还好,药方里没有太名贵的药材。”

“了解,让精通这个病的人做好飞莫斯科的准备,具体时间我会另行通知。”

“好的。”

与此同时,在美国,蕾切尔的秘书正和一名金牌律师,同时也是阿尔诺尔德·波特尔法律公司老板的波特尔签订股份转让合同,转让的是莫斯科桥公司的股份。

波特尔向桥公司初始投入300万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蕾切尔却用1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估值700万美元的股份,波特尔纯赚1400万美元,这对他来说不失为一笔好生意,对泛美控投而言,也是一笔不错的生意,皆因桥公司的大股东叫古辛斯基。

古辛斯基是犹太后裔,高中毕业后试图报考莫斯科物理工程学院,却遭受歧视,辍学后在黑市上闯荡,做进口牛仔裤和录音带生意。

其后有过两年军旅生涯,复员后,在朋友怂恿下报考国家戏剧艺术研究学院,结果,这个从没读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莎士比亚的年轻人被意外录取。

学习戏剧表演对于古辛斯基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在大学里,他将自己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总能为老师、同学解决问题,而且还是学校中极少数拥有小轿车的人,因此,他结识了不少上层人物,甚至是克格勃精英。

现实很残酷,学了几年的编剧和表演,却找不到可以演戏的机会,沮丧的古辛斯基放弃了,他正打算靠开“黑车”赚赚小钱,却意外发现变压器铜电缆的价值,于是盗铜线,找工厂加工成铜手镯,每天可生产50000余件,售价5卢布,狠狠赚了一笔。

其后,古辛斯基傍上了米哈伊洛维奇,当时他还是一个为新办企业发放许可证执照的小公务员。

1988年,古辛斯基开了一家合作社,负责为西方投资者提供在苏修经商的咨询服务。

某日,他接待了一群来莫斯科寻找机会的美国商人,其中一位来自华盛顿数一数二的律师事务所,一来二去,双方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