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8章 易瑾茹房虫儿(第3/3页)

他想去《京城晚报》登招聘人的广告,报社让他先去人才交流中心开证明,中心的答复是个体户不能登招聘广告,他情急之下就满大街去贴广告,结果下午果然来了四个人,定睛一看,是四个市容检查队的,让他一张招贴罚款一块钱。

就这样,何洋的研究所几年下来只有他一个职员,而他却靠给企业出点子创了一条路出。

一家塑料厂的一次性塑料杯大量积压,何洋出点子——把京广铁路沿线站名印在茶杯上,再印个小地图,在铁路沿线的火车上卖。

塑料厂一试,果然大灵。

一家灯具工厂的台灯卖不出去,何洋想起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的爱国者导弹,便建议工厂设计一种爱国者导弹形台灯,样品拿到香塂的博览会上居然脱销,何洋收到6万元酬金。

金华火腿已有800年历史,但近年销路不畅,何洋出点子说,为何不把火腿开发成罐头食品呢?

就这一句话,何洋收到10万元的点子费。

在任何时代,像何洋这样的聪明人都是一个“宝”,而在当下,产品积压和缺乏创意是所有大小公司共同的困扰,何洋似乎总是能够一语点破天机,通过一些聪明的主意让滞销商品顿时变活。

如今何洋已经在京城这一片小有名气,他就开拓了一下经营范围,除了给人出点子,还开办讲座,南易刚才打电话的时候不经意在电线杆上一瞅就看到了一张小广告,今天就有一场讲座,他打算去听听。

到了中关村,寻摸到地方,花了九百大洋买了三张门票,南易三人坐进了一间原来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房间里。

一共四十来个座位,座无虚席,南易三人来得堪堪好,再晚点就没位子了,四下打量一下,在座的不少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开厂的私营老板,有的看着像是国营厂供销科的。

别问南易是怎么分辨出来的,这个年代信息交流还比较闭塞,不同职业的人,因为工作的环境不同,交际圈也不同,往往身上会透出不同的气质,有的比较明显,若是和南易一样和各种人打交道,平时又比较细心去观察和总结,自然能做到正确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