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0章 未来,看似遥远,其实很近(第4/5页)

下午,情策委和南办要连线召开项目研讨会,把南氏对外投资的所有项目都过一遍,增加投入或观望,又或直接砍掉,项目里有几个是南易主观要投资的,他要是参会,未必人人都敢说出真实想法。

“会长,我知道你说的是华易,讨论结果应该不是你想要的,华易的投入太大,又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除非你强制继续投入,要不然,多数人肯定会赞成把这个项目砍掉或者接管公司。”

“强制就算了,看看大家倾向砍掉还是接管再说。”

当初惠泽桑向倪广南承诺五年不会插手华易的事务,如今已经快六年,华易别说盈利,就连实现收支平衡的希望都没有表现出来,可以说倪广南把华易管理的一塌糊涂。

单纯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华易本来就是一个很亏本的买卖,巨额的投资,最终却只能拥有10%的股份,再加上看不到回报的希望,情策委的人不看好也很正常,其实南易自己也倾向派人接管,他也担心盲目的再投资下去,不但巨额资金打水漂,爱国情怀也会喂了狗。

离开南办,南易就回了河口湖的庭院。

萩原小百合已经做好了一桌吃食,炭火上还温着一壶酒,一见到南易,萩原小百合就迎了上来,“永尾君,你回来啦,今天辛苦了。”

“做这么多吃的,你也辛苦了。”

南易去洗漱了一下,就坐进凉亭里,开始享受萩原小百合的伺候,饭来张口,酒来张嘴,手里翻阅着《朝日新闻》,企图从上面找到一点“大基建”的蛛丝马迹。

日本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就是全球第一的大基建狂魔,没有之一,走了三十年的大基建之路,不管是公路、轨道交通、水利早就有了过剩的趋势,几个人的小村子也有漂亮的公路通到村口,沿着海岸线造大坝,河道疏通后,河岸、河底都砌上漂亮的堤岸,抹上平滑的水泥。

1990年的日本,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自然”,一切都是人造的,基建已经从一种客观需求转入另一种客观需求,要修一条路不再是因为哪里缺少一条路,而是因为此时此刻需要一个基建项目,建好了有没有意义不重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它已经完成了使命。

房价泡沫真的戳破,日本除了重视起制造业和发展观光旅游之外,估计大基建也是少不了的,下一步可以造高架桥把每个岛屿都连接起来,南易都把借口给他们想好了,国土防御,将来如果假想敌打入日本本土,部队可以随时增援每一座无人岛屿,寸土必争。

有没有实际战略意义无须去分析,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成了,这个吃相肯定比一条路一年修两次,一次修半年来的好看。

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新闻,南易就把报纸收了起来,“百合酱,十一月去哪里游玩好?”

“可以去京都,那里的秋天现在才刚开始,秋叶会来得比较晚,可以去造访佛寺、旧宫殿,风景宜人的河畔,欣赏古都的秋叶,清水寺还有点灯活动,会在夜间照亮秋叶,非常漂亮。”

“想去吗?”

“想去,永尾君,今天就出发?”

“可以,吃过饭后稍适休息我们就出发。”

“哈依。”

……

京都两日,从床换到榻榻米,不同的风景,做着差不多的事情。

返回之后,南易见了池田刈京,又见了南国银行的谈判团,日本已经有不少小银行、信用社破产,南国银行过来是为了收购不良资产,企图从破烂里翻出黄金来。

至于收购银行的时机还未到,大藏省还没有把破产银行出售给国外银行的想法,都是在日本国内的银行之间搞相互兼并,让本来已经日子不好过的银行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只有等背包袱的银行背不动了,才是出手收购日本银行的时机。

之后又见了一零售的菊池孝之,把收购7-ELEVEn的事务摆上了具体日程,未来三年,一零售的主要工作就是兼并7-ELEVEn,磨合一到两年,然后一零售开始走出日本,在亚洲地区扩张。

“我们的港南控股遇到对手了,一个叫张筃的女人都从香塂跑到美国去成立打包厂了。”

要离开东京的当天,南易和冼为民见了一面。

“说对手还为时过早,国内的造纸原料需求市场都没有饱和,大家都还吃不过来。”看着为民再生集团的报表,南易头也不抬的说道。

“你的意思任其发展?”

“不然呢,你还想垄断国内的造纸原料渠道?”

“垄断不敢想,可不管怎样总要限制一下对手的成长速度,要不要敲打一下?”

“不急,先观望一下。”南易把报表合上,抬手赶了赶鼻尖的烟雾,“84年的时候,我本来想敲打一下冼济杰,谁让他把歪脑筋动到文昌围的头上,后来……你也有数,村里出了那个事,我也就歇了敲打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