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5章 癫狂和理智(第4/6页)

老阿里说着,眼里满是迷茫和担忧,他转头看了兰赞一眼,又回过头看着南易说道:“我在攒钱,只要再攒七八年就够钱买一台自动纺织机,兰赞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动纺织机,兰赞可以再娶几个老婆,多生几个孩子,阿里家也会更壮大。”

憧憬完一排儿媳妇叫他公公的美好场景,老阿里又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拿起梭子的寥寥无几。年轻一代从小就看着电动织机长大,手工纺织机如何运作,他们一点头绪都没有。

然而,这些手动的工具依然躺在许多人的家里,一代代相传,我们依然延续着这个传统。”

“想要织出精品丝绸,我觉得手工织布机还是更胜一筹,复杂的图案,不断的切换丝线,这不是电动织机能够完成的,而且,我觉得这是一种艺术,不能把它们归类到工业品。”

南易提出自己的见解,真假参半,带着安慰的目的。

“我没有这么乐观,现在的电动纺织机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布它也能织出来,手工织布肯定会越来越式微,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就会没有活路,这一天不会在今天降临,但是肯定就在不远的将来。”

“或许吧。”南易若有所思的说道:“你继续忙,我不打搅。”

南易给普兰使了一个眼色,带着她来到工坊的外面。

“知道瓦拉纳西最大的地下势力头目是谁吗?”

“Don。”

“Don?唐?和黑手党有关系?”

“应该没有,我听到过小道消息,Don很喜欢马龙·白兰度,很喜欢他的《教父》。”

“这个唐年纪不大?”

“不太大,应该没超过三十五岁。”

“性格怎么样?”

“BOSS,我不是太清楚,瓦拉纳西我并不算太熟悉。”普兰说道。

“没事,屁股擦干净了?”

“非常干净,负责擦的队员已经回孟买。”

“达利特女兵现在有160人了吧?”

“一共165人,有90名队员被公司调去了马达加斯加负责保护那里的红木砍伐队。”

“嗯,这个我知道,从剩下的人里抽调出7个人,脱离鲁班木业,组建一支最精干、最可靠的队伍,代号朝圣小队,把人调来瓦拉纳西,在这里设立一个安全屋,我们将会在这里有大动作。”

“明白。”

“亚当。”

苏菲·马索走出工坊,见到南易和普兰在谈话,她就没走上前,而是远远的喊了一声。

“都聊好了?”南易听到召唤,走到苏菲·马索身边问道。

“已经谈好了,兰赞说不到三个月就能完成我和玛丽恩的衣服。”

“呵,那你和玛丽恩是大出血了啊。”

刚才南易可是听兰赞说两女的衣服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现在时间缩短了大半,肯定是工价很可观,让兰赞肯豁出命去干。

“是呀,我和玛丽恩增加了工价,就为了能快点拿到衣服。”

“喔,那我们去刚才的来路上瞧一瞧?不知道那几个苦行僧走了没有。”

“好呀,我去叫玛丽恩。”

苏菲·马索叫上玛丽恩,三人原路返回来时经过的黄土路。

在瓦拉纳西有不少苦行僧在四处游荡,穿着在旁人看来千奇百怪,有点无法理解的服饰和打扮,实则表现着僧侣们的信仰。

如若追根溯源,苦行僧这一特殊的僧侣群体是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古典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讲到“凡是战败者都要受苦,只有吃尽苦头才能反转过来战胜自己的敌人,最终成为胜利者,甚至成为神”。

因此印度教人认为苦行是修炼的必经途径,苦行能使自己心灵得到净化,去除一切世俗欲望。

苦行主义根源于对世界、对人生深沉的悲观心理,印度由古文明走向今天的全球化,就像大多数的文明古国一样,无法回避急剧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冲突甚至断裂。

而他们面对冲突的方式不表现为激烈对抗或极端同化,更多则是多元并存,一切看似对立不相融的东西在这里却奇妙的愈合统一,这或许就是吸引西方年轻人前来遁世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他们可以重新反观自己生活的文明社会。

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也是苦行存在的重要原因,人无法选择和逾越自己的种姓阶层,苦行是低种姓的贱民们能够消除卑微身份的途径之一,也是其苦难生活在婆罗门阶层受到尊重的唯一办法。

在《梨俱吠陀》中,苦行的意思是“温暖”或者是“热力”、“热量”,通常被理解成通过过量的肢体运动及自我折磨而得到神秘的“热”。

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正是由于这种热力而得以诞生,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佛教的时代,苦行修炼之风已经盛行于恒河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