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5章 我想让你们去送死(第3/3页)

算了,不可能的事情,这江山不是他老张家的,还管它个逑,先保住自己家的富贵再说,哪肯为了别人牺牲自个。

家天下,家天下,不是自己当家,管他妈狗屁天下,还得是人民当家作主才行啊……”

南易缓了缓自己的情绪,又继续说道:“1902年,晚清大臣李鸿藻的儿子李石曾去法国留学,他发现当时的欧洲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大豆的作用,于是就在国内招了一群豆腐工人,远渡重洋到巴黎开豆制品工厂,主要生产豆腐和豆浆。

到了1914年,一战爆发,巴黎的牛奶就断供了,他们只能选择用豆浆来代替牛奶,李石曾就这样撞了大运,赚了个盆满钵满。

李石曾我们不多说,说说那帮被招去的豆腐工人,这帮人虽然基本都是文盲,可因为贫贱不能移,那是相当的爱国。

这些工人以李石曾的工厂为基础,建了一个留法勤工俭学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学子去巴黎留学,他们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知道,两个都是伟人。”

“嗯,我们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大豆又能记上一功。话说张麻子死的第二年,一个叫摩尔斯的美国人就跟随远洋航班登上了我们的国土,他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寻找我们的大豆,观察学习种植知识。

三年时间,摩尔斯在东北不断穿梭,采集大豆材料样本,当时,我们正处于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没有人意识到大豆的宝贵性。

当然,这也和农民没受到重视有关,士农工商,看似‘农’排在第二位,可这个农不等于农民,只代表农产品,也就是粮食和经济作物。

不管是商鞅的商鞅变法,还是汉武帝刘彻的屯田制,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看似经过变法国家都富强了,可农民本身并没有得到什么大好处。

农民依然是农民,还是纳不完的皇粮,服不完的徭役。也只有到了解放后,农民们才真正的把腰杆子直起来。

嗯,扯远了,言归正传。

那时候农民不受重视,根本没几个人会平等的和农民对话,突然来了一个洋鬼子,不仅是和他们平等对话,还是折节下交、虚心请教。

换了我是当时被他请教的农民,也会把大豆的种植技术和需要注意的要点都全盘托出,种地的那些知识,什么时候值钱过?

就这样,摩尔斯在东北花费了三年时间,收集了超过四千多份样本,每份都涉及大量的种植技术和种子,甚至,生长周期都有照片留底。

三年后,摩尔斯返回了美国,带走了我们所有有价值的大豆种子,还有积累了五千年的农耕技术。

摩尔斯在美国大力推行大豆种植,和美国农民分享我们的农耕技术,正因为他做了这些,他也被称为——美国大豆之父!

在摩尔斯的推动下,美国看见了大豆的价值,对大豆的种植大力扶持,两年时间,美国大豆的产量就超过了日本。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了截断美国的粮食进口,便下令禁止他们本土和东北向美国出售大豆;

为了保证大豆的稳定供应,美国对农民发放了种植补贴,只要种植大豆,就可以领到补贴,除此之外还到处分发宣传册给农民。

上面写着:‘请记住,种大豆就是帮助你们的祖国打败敌人!’

在自我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美国农民纷纷抛弃玉米,转而种植大豆。又经过两年的时间,美国大豆的产量就占全世界的六成。

由此,大豆进入美国时代!

1954年,在艾森豪威尔的授权下,美国正式颁布了《第480号公法》,通过这部法案,美国可以通过出售、借贷、赠与等方式,向全世界的缺粮国家援助粮食;

这些粮食会以受援助国的货币结算,所得款项的25%用于粮食的运输和推销,75%以贷款或赠与的方式交给受援助国家,但需要美国监督。

艾森豪威尔这么做,像不像无私奉献的大善人?”

“老板,我们的老连长跟我们说过,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好,只有永远的利益。”蚂蚱说道。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还没说完,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