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9章 艺术品托拉斯(第2/4页)

“亨利先生是我联系到的潜在客户,还没有具体谈妥,领导还不宜出面。这次,我就是要敲定意向,然后再请领导过来进行最后的洽谈。”

“喔,原来是这样。”包剑点点头,“你们在香塂办公,平时可以出去转转吗?”

“我不是负责业务的嘛,基本都在外面跑,你要说香塂我也转遍了。可我拿的还是实习补贴,就那么点,交通补助也是紧巴巴的,香塂的东西又贵,只能看看,一样都买不起。”

“一样,我也刚入职不久,用钱也非常紧张,女朋友家里还催结婚,要求倒是不高,只要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可怎么结啊?我现在还住集体宿舍呢。”

“包剑,你今年也就二十五六岁吧?”

“二十五。”

“那结婚有点早了,你们单位没有收到文件么?上头不是提倡晚婚晚育了吗?”

“没法子,两边都催,我家又不是深甽的,没房子,女朋友家里倒是说了可以住到她家。”说着,包剑压低声音说道:“可那是倒插门,我哪能干。”

“呵呵,你还挺封建,要是将来我女朋友家让我住过去,我马上屁颠屁颠过去住,顺便打个商量,转啊响啊腿的都可以免,直接给我500块钱聘礼就成。”

“哈哈,你还指望倒找钱啊?”

“不应该么?我嫁过去啊!”

“上门女婿可没这么好当。”包剑说着,脸色就是一黯。

南易看见,适时的转移话题,聊点其他的。

一顿饭吃完,南易用港币去结账,不但汇率按照一比一来,还便宜了一块钱。

当然,他也没忘记把剩下的半只烧鹅给打包。一只梅子烧鹅四块钱,两块钱,他怎么舍得扔掉。

趁着还有时间,先去招待所帮包剑开了一个房间,然后把杂物放下,去公共盥洗间把自己收拾收拾,两人就往羊城宾馆过去。

“亨利先生、梁小姐,你们好,我们现在就去艺术品商店参观吗?”

在羊城宾馆和亨利、梁慧文碰上头,南易说了一句,就站在那里等待包剑的翻译。

包剑:“亨利先生说现在就过去。”

“亨利先生、梁小姐,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两位请。”

把人迎到门口的车旁,亨利、梁慧文、黛温上一辆车,南易和包剑坐一辆。

车子到艺术品商店的门口,南易先下车去和门口站岗的同志交涉。

“同志,你好,这是我的工作证,我陪外宾过来参观。”南易递上自己的工作证。

门岗看过了以后,就把证件还给南易,“需要我通知领导吗?”

“不需要,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参观。”

这里的通知和不通知可也有说道,通知就是大单,需要协调一下单位之间的利益,南易领着客人来这里买东西,艺术品商店要给深国发一点交代。

不通知,那就是单纯的看看,或许会出手买一两件,犯不着惊动领导。

艺术品商店有专门的外宾接待部,很多国人见不到的好东西都能见到,当然,给外宾的价格也是非常“贴心”,人民币一百的,卖给外宾就变成一百美金。

这时候,老外可以享受很多便利,同时也得多付点钞票。

按后世的话说,他们都是买了高级VIP的客户。

“亨利先生,这些是粤绣,起源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被奉为粤绣始祖的是唐代南海贡奇女卢眉娘。

唐代《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南海郡进贡朝廷的14岁姑娘卢眉娘,她的祖先是南北朝时代北朝帝王的老师卢景祚兄弟的后代,后来流落岭南。

她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唐顺宗皇帝叹其工,谓之神姑。

唐宪宗皇帝更赠给她金凤环戴在手腕上,嘉奖其聪慧而奇巧。

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可见当时最高阶层对粤绣欣赏有加。

明代正德年间,粤绣经由欧洲商舶出口到葡国、鹰国、珐国,成为宫廷和皇室、贵族们宠爱的服饰品。

明正德九年,一葡国商人在羊城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并将绣袍献给国王,得到重赏。

明嘉靖三十五年,一位曾在羊城逗留了几个星期的葡国传教士克罗兹,回国后在其所著的回忆录中写道:羊城很多手工业工人都为出口贸易而工作,出口的产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有彩色丝线盘曲的绣在鞋面上的绣花鞋……都是绝妙的艺术品。”

一到粤绣的展示区域,南易就讲起粤绣的历史,再经由包剑翻译给亨利听。

包剑:“亨利先生说这些东西都非常漂亮,他曾经在巴黎看到过一个粤绣的作品,夸这是巧夺天工。也夸你的历史功底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