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探明(第2/3页)

“写封信就叫来往吗?”刘琰面色冷冷的,“音讯隔绝,有时只会助长某些不切实际的向往,就像我一直把姨母的模样想象成母后的,心底总对她们有亲近之感,现在又如何呢?”

京华无非是不想听见段弘英成亲的消息,但要她断了这个念想,这消息就无论如何都得让她知道。

杨静听得直挠头,还是不太懂,但他想起了陆姑娘的事,“殿下是不是忘了同郡主说陆姑娘的事?”

“这事不急,一会儿再说吧。”

齐王府就在洛河北岸,马车又行了一会儿就到了。

齐王听说太子也来了,十分惊讶,迎到人时,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出宫也太频繁了吧?”

“昨日是谁嫌我不来您这儿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

齐王把侄儿侄女带进他方才纳凉的水榭,打发了闲杂人等,只留亲信崔铠服侍,“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不要以为入主东宫就万事大吉,还该比从前更谨言慎行才是。”

这是正经话,刘琰也刚吃了一个教训,便起身向齐王行了一礼,道:“五叔教训的是,侄儿记下了。”

“行了行了,大热天的折腾什么,坐下说。”齐王转头看向许京华,“昨日我不是刚去看过你么?怎么这么热的天,你又跑来了?伏天闷热,宫里娘娘都不舒坦,像是中暑,你可别把自己折腾病了。”

“娘娘中暑了吗?”许京华忙问,“我想着明日再去给娘娘问安呢。”

刘琰插嘴:“我早上去瞧娘娘,说是有些头晕,不碍事。”

齐王道:“她同你说,总是往轻了说。不过好像也没到中暑的地步,就是食欲不振,身上也没力,我觉着是庆寿宫后殿不通风,娘娘又不敢多用冰,正琢磨跟皇上说,让娘娘换个地方住。”

许京华瞎出主意:“是啊,后殿确实不通风,不如搬去御苑,那边邻着水的宫殿,应当挺凉快的。”

“那边凉快是凉快,但宫殿多半没有装门,大敞四开的,蚊虫又多。”齐王不赞同。

刘琰道:“我瞧着五叔像是有主意了,就别卖关子,直说了吧。”

齐王一笑:“就你机灵。我是想起宫城外,西面不是还有个神都苑吗?虽然当初重建宫城时,扒了那边的显庆宫,但神都苑里还有别的宫殿呢!”

“神都苑是什么地方?”许京华问。

刘琰答道:“原是离宫。先帝北伐之前,流贼冯志新占据洛阳多年,他觉得宫城王气不足,就在神都苑建了显庆宫。”

“此贼大约知道自己不能长久,格外地穷奢极欲,在显庆宫四周还建了不少宫殿,到咱们把宫城重建完了,都还有好些没用上。那些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收拾一下,让娘娘过去避暑。”齐王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听说神都苑的山水胜景,比御苑还要美。”

“御苑才多大地方?神都苑都快有整个宫城大了。”齐王说完,问刘琰,“你也觉得这主意不错?那你看,皇上能答应吗?”

“只要是为娘娘好,父皇肯定答应。说不定父皇也想一起去避暑呢。”

齐王摇摇头:“那可不成,洛阳百姓恨透了冯志新劳民伤财,当初差点把神都苑给烧了,皇上这时候就去神都苑住,传出去可不好听。”

这倒是,太后娘娘过去住,可以说是养病避暑,随便收拾一下就行,皇上要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齐王接着又说:“你要是觉得行,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回宫,去同皇上说这事,如何?”

“五叔的主意,做甚还拉着我?”

“咱俩商议过了,就是咱俩的主意,尽孝的事,我拉着你,皇上肯定高兴。”

刘琰想想也是,便答应下来。

齐王又对许京华说:“要不你也一起去吧,傍晚还能凉快些,省得白日里出门,热得难受。”

“好呀,我去瞧瞧娘娘。”

说好这事,许京华带着点心去见齐王妃,和她说了会儿话,齐王妃听说她要进宫去看太后,也想同去,就打发人去告诉齐王。

齐王正和刘琰说:“我不知道你,反正我是记得,有几年先帝同皇上之间,关系特别僵,先帝平常甚至不肯见皇上,有什么话就让娘娘去和皇上说。皇上便只好闭门读书,连东宫臣属都不怎么见。”

刘琰到底比齐王小四岁,这些事情并没有印象,只觉得先帝和皇上并不亲密——这一点,倒是跟皇上与他差不多。

“所以你自己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少说少做,不要自己总出宫来,能打发人就打发人,实在不行,你把宋怀信叫进宫去,也比你自己天天往外跑强。”

刘琰点点头,崔铠瞧着这个空儿,回禀道:“王爷,王妃打发人来传话,想一同进宫去给太后娘娘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