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旅途故事(第2/2页)

刘琰手里正握着一卷书,他眼睛落到书页上,正好看见“子贵母死”四个字,便点点头,说:“好啊。你在草原长大,听说过创立北魏的鲜卑拓跋氏么?”

“听过呀,太武帝大破柔然,说书先生最爱讲这一段,大伙也爱听。”

“嗯,那说书先生讲过太武帝是怎么死的吗?”

许京华摇摇头:“没有。怎么死的?”

“被身边太监杀死的。”

许京华一惊:“什么太监这么大胆?”

“这个太监叫宗爱,因为与太子不和,总在太武帝面前进谗言——就是说太子坏话,太武帝因此诛杀了太子亲信近臣,导致太子忧虑而死。宗爱怕太武帝想明白是自己捣鬼,害得太子早死,就一不做二不休,犯上弑君。”

许京华怎么也想不到故事里英雄盖世的太武帝,竟然是这么个下场,不由瞪圆了眼睛,追问:“那后来呢?宗爱弑君,有没有诛九族?”

“一开始没有,北魏宫禁不严,他弑君之后,偷溜出宫,第二日大家发现太武帝死了,并不知是谁做的。”

“……”

“皇帝驾崩,当务之急自然是推立新君。此时太子已死,但遗下一子,有人认为应该立皇孙,但也有人认为,此子年纪尚幼,不如立太武帝第三子。宗爱听到消息,当然不可能甘心让他们立东宫之子,他跟那个第三子关系也不好,就假传太武帝皇后之命,把这几个大臣召进宫中。”

许京华十分警惕:“他想干嘛?”

刘琰笑道:“大臣们要是有你这么警醒就好了。可惜,他们轻视宗爱,所以没有防备,进宫之后就被宗爱所杀,太武帝第三子也未能幸免,宗爱还不罢休,又去东宫抓皇孙。”

许京华紧张极了,刘琰却偏在这时停下来,端起杯子喝了口水,还嫌弃:“冷了。”

许京华赶紧拎起水壶,给他蓄了半杯温的。

刘琰这才满意,慢吞吞喝了一杯水,继续讲道:“幸好东宫得到消息,乳母常氏先一步带着皇孙藏匿起来。宗爱这时急着拥立与自己亲善的太武帝幼子为新君,也没再追查,小皇孙躲过一劫。”

许京华终于出了那口气,接着追问:“后来呢?”

“后来宗爱仗着拥立之功,给自己大肆加封,又排除异己、把持朝政,新君不甘心,与他争权,他就又把新君也杀了。”

许京华:“……”

刘琰看她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没忍住,扑哧笑出声:“没想到吧?”

许京华呆呆点头:“这……这也太……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刘琰拍拍桌上书卷,“史书就是这么写的。”

“他连杀两个皇帝,都没事吗?拓跋家……不是很英雄的吗?”

刘琰淡淡一笑:“打天下或许英雄。不过新君死了,大臣们找到皇孙,拥立为新帝,宗爱也就被问罪了。”

“诛九族吗?”许京华又问。

刘琰:“……何等暴君才能做出诛九族之事?三族已是极刑。”

“哦,果然说书先生又夸大。”许京华以为故事讲完,结局圆满,就自己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哪知道刘琰接着说:“我要给你讲的,就是这个皇孙的故事。”

许京华:“……你讲了这么多,故事还没开始吗?”

“算是前情吧。”刘琰伸出手指,摩挲书页,“北魏为防母后干政,学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故事,定子贵母死之制……”

“你能好好说话吗?”糊里糊涂的许京华问。

“呃,简单来说,就是一旦皇子被立为太子,他生母就得自杀。”

许京华震惊:“为啥?”

“为了防止太子的母亲干预朝政。不过这也没什么用,皇孙后来被称为文成帝,文成帝继位时年纪尚幼,乳母常氏因立有辛勤保护之功,依太武帝乳母之例,被封为保太后。”

讲到常氏身上,许京华难免想到同为乳母出身的太后,心里犯起嘀咕。

刘琰却似乎毫无所觉,继续讲道:“保太后一样可以封赏兄弟,排除异己,把持朝政,所以很快就改封了皇太后。这个常氏原是辽西人,据说,她便是因为这个,让北燕皇族出身的冯氏,做了文成帝的皇后。”

“那又是谁?”许京华皱眉问。

“她是谁不太要紧,因为文成帝有更喜欢的美人,还同那个美人生了儿子。可惜的是,儿子生下来不久,常氏就以立太子为由,逼得那位美人自尽了。”

“……”

刘琰合上书,看向许京华:“好了,讲完了,该你讲了。”

许京华:“……”

这就完了?这是个什么故事?不是说讲皇孙吗?怎么只讲他生了个儿子就完了?等等,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有点像皇上太后和刘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