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一个简单的游戏(第2/3页)

这种情况下,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反倒是为难对方了。

你该怎么问呢?

向斌本来准备好的问题,没法问了。

问了就露怯。

一旦怯懦了,就距离输不远了。

“如果我第二个选择的数字,是6-11之间的数,包括6和11,你会选择几来和我博弈?”向斌想了想,不能问数字是几了,只能探探陆令的底。

这种关于第二个数字的问题,是可以瞎说的,因为第二个数字还没有开始写。

“道理上肯定是选择12,立于不败之地。”陆令道,“但是我大概率还是会选择6,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

“好吧,开始写。”向斌思索数秒,说道,“写完比大小。”

“好。”陆令点了点头。

这里就开始了博弈。

陆令是写6还是写12呢?亦或者写3、写9?

对方到底是会猜到陆令遵守约定,还是不遵守?

每套一层分析,数字就得变一次。

你想我所想,我想到你的想我所想,你想到的我想到你的想我所想……无限套娃。

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都没有急着下笔。

现在下笔,纯属于赌博。分析出对方的动向,才是下笔的关键。

这个游戏好玩吗?一点都不好玩。确切地说,这个游戏需要的门槛太高,没有足够的心理学、博弈学基础,根本就是赌运气。

甚至跟玩剪刀包袱锤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就拿剪刀包袱锤来说,有的人很擅长这个游戏。经常能看到,第一局之后,某一方连胜,这种连胜就是彻底拿捏了另一方的心理。

向斌说的这个,看似不像游戏,可如果对自己的眼光、心理学分析、对对方的了解、博弈都很有信心,这就成了游戏。

这种时候,分析对方的性格都显得没有价值,因为对方可能知道你会分析他性格,从而反其道而行之。也可能猜到你觉得他反其道而行之,从而就遵守原计划。

寇羽扬在一旁基本上属于傻眼的状态。

在他看来,这不就是抽牌比大小?

向斌说会写下6-11之间的数字,那他会不会呢?

如果陆令写下12,会不会赢呢?

如果分析向斌准确,会不会被对方反其道而行之呢?

陆令微微一笑,转过身去,拿起笔,写下了“6。”

一般来说,写6是一笔,但陆令写了2笔。

如果向斌的听力足够好,是能听出来陆令触笔两次的。

陆令已经能够确定,向斌会相信他的直觉和可能存在的灵敏听觉。

怀疑主义套到尽头,只会不断套娃而形成悖论,向斌最终会相信自己的听力,相信陆令是个坦荡的人。

1-12这些数字里,需要写两笔的数字,只有五个,4、5、10、11、12。

因为两笔画有五种可能,所以没有任何一个数字能保证赢。

如果向斌写1、2、3,那么胜率60%,败率40%

如果向斌写4、5,胜率40%,平率40%,败率20%

如果向斌写6或者12,那么胜率40%,平率20%,败率40%

如果向斌写7-9,那么胜率40%,败率60%

如果向斌写10、11,那么胜率20%,平率40%,败率40%

显然,写1、2、3、4、5是最好的,1、2、3胜率高,4和5比较稳,这两组的期望值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向斌算是占到了先机,那他大概率会在第一局求胜。对于向斌来说,这种机会不可能不抓住。

求胜的话,1、2、3均可。

向斌看来,陆令第一次写的数字,不是1就是7,大概率就是1,因为陆令直接问的是比1大还是比1小。

那这样的话,他第二次也写个1,胜率高的同时,还能打击到对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陆令写了个6,自然是很稳的。他也知道,如果他写了两笔的数字,那么向斌选择1-5胜率最大,那他选择6,通杀。

有人说了,向斌就这么相信陆令是坦荡的?

这个不需要纠结,因为真的会无限循环,从第一层考虑到第二层,接着考虑到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等等,如果你非要说,向斌不应该相信陆令是坦荡的,那你这个说法,是否也绝对了?是否还需要再往下分析一层?

陆令看着向斌,知道向斌这一局会选择相信自己,会选择写下1,赢的漂亮!

要知道,陆令第一轮就问的是向斌的数字比1大还是比1小,现在向斌再用1赢了,无疑是极为光彩的。

第一局,谁如果占了先机,后面的胜率将大大增加。

“好了吗?”陆令问道。

“好了。”

“嗯。”陆令看了看向斌的纸,“要不这样,我猜出来你的数字是多少,直接算我赢。”

“什么?”向斌惊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