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矛与盾(第2/3页)

“战争。”甘总吐出一口烟雾,似乎在回忆些什么。

……

沈州市。

陆令还是第一次参加经侦的内部会议,今天主持会议的是苏队,而坐在最中间位置的,是市局经侦支队的一名大队长。

经侦的案子里,经常会出现一家搞不定的情况,因此就是多方协作,有的案子甚至需要全国协作,能具体到每一个县局、分局。

今天这个案子,是省厅主要负责、沈州市局侦办、下面多个分局协办的案子。

这是一起洗钱案,目前通过大量工作,抓捕了200多人,扣押资金超过一个亿。但侦查中发现,即便扣押了大量的资金,这依然是某公司的“蜈蚣断足”行为,根本没有伤及公司主体。

案子前期有些混乱,警察就是各地疯狂抓人,很多地方警察都不知道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这都是一群没怎么上过学的农民,他们的任务就是去ATM机等地方取钱。

一个骑手,一天取几家银行的款,每个银行取4万元,最终能获得400元的报酬。

各地协作下,大量的嫌疑人被抓,案子也处理得相当顺利,很多网络证据简直是垂手可得。

这就好像风平浪静的湖面上,漂浮了一些木头,非常好找。

但这些漂浮的木头全是无根之木,绝大部分都找不到后续。仅有的几个抓到了后面的人,案件却依然进展困难。

这些所谓的后面的人,也无非是蜈蚣的小腿罢了(以人的腿结构为例),完全没有波及躯干。

案子已经办理了几个月了,依然如此。

陆令三人与会,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会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疑问。人家苏队不问,自己问个屁……

“今天的主要工作安排,是针对典当业的核查。典当业可是硬骨头,大家经侦的同志可能不那么清楚,前几年扫黑除恶的时候,有不少案子和典当行业都有关系。”市局的大队长道,“现在典当行业入门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需要核查的数量并不太多,但责任重大。”

“通过对本省内的,177名犯罪人员进行核查,在沈州市的就有145名,这些人人均拥有5.5个账户,每个账户平均洗钱85万……”

市局的大队长对案件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接着就开始布置主要任务。

本案涉及的企业非常多,最近各区任务不同,洋河区主要负责典当行业,这并不仅仅是去典当行查来查去,主要工作任务还是去银行调取证据。

经侦队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能把经侦队放在银行一条街中间……

陆令听着工作安排,对今天的工作大致有了了解。他们作为新人,不可能被安排去典当行如何如何,那肯定是去银行调取证据。

这些是非常基础的工作,基本上谁都会。

很快地,领导就安排了工作,他们三人果然是安排去银行。

会议结束之后,陆令找了一下苏队。

“苏队……”陆令有些不好意思,“您方便说话吗?”

“方便,你说。”苏队点了点头。

“忘了跟您说一个情况,我们三个人,青山现在是辅警,我现在是见习警,没有警官证。按照法律规定,去银行调取证据,必须要有两个警官证,我们三个人,只有一个警官证……”陆令解释道。

有的时候,警察办案是不需要人民警察证的,但是银行不行,银行调取材料要求是很严格的。

“啊?”苏队愣了一下,他是知道青山的辅警身份的,但是他如何也想不到陆令是见习警。

警察的警衔,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穿戴没那么严格。

从规定上来说,必须按照自己的实际警衔佩戴,但实际上,有些人比较懒,都一级警司了,还挂着三级警司的衔,懒得换。

也有的学员,为了出警有说服力,提前挂着一杠二的警衔,一般也没人管,毕竟督查也不会用眼睛看出来有问题。

陆令参加工作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副两条拐的衔(见习警),被他搁在了另一件夏执勤服上。

换衣服很方便,拆换警衔很难,所以他目前戴的也是一杠一,找叶文兴要的。

“你见习警都这么厉害了?”苏队确实有些惊讶,他可是听说过陆令的一些事的,“算了,你和青山,你们俩别去银行了。”

苏队喊了一个人,让这位带着叶文兴去银行,接着和陆令道:“你们俩,跟我去一家典当行吧。跟着我,不要乱说话。”

说完,苏队还是有些不放心:“说话一定要注意,这些典当行他们并不是犯罪嫌疑人,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僵,以后还是得多合作。关系搞僵了,以后都避着我们,工作也不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