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文物案(第3/3页)

这些有多次犯罪记录的嫌疑人,往往对警察都是日常低眉顺眼、遇事一问三不知的状态。

平时特别客气,真的涉及到他的事情,什么也问不出来,就说自己不知道。

但他被带来之后,还是觉得不对劲。按理说,自己近日做的事,是没有漏洞的,怎么会被警察找到呢?

警察让他交待问题,他也不交代,他确实不知道自己的什么事被警察发现了。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他不说就一定有效,通过核查他的日常沟通、聊天记录,还是很快地发现了问题。

这个人前几天和朋友们出去干了一次活,而且赚了不少的佣金。从他的日常聊天记录里,虽然他从来没有和朋友聊过这件事,但陆令看了看聊天的语气等,就知道有几个人和他是一伙的。

警察开始连夜出动,把这些人通通缉拿归案。

当然,这句话听着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且危险,但因为陆令没怎么参与,暂且不谈。

人一多,而且这些人都知道自己被抓,就乱套了。

可别说什么兄弟情深了,在囚徒困境中,基本上就是胡扯。不仅如此,通过这些人的日常沟通、花销等,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直到陆令把这些人都进行了录音,去找那名教授核对。

前阵子的文物案,教授被绑走,就只为了让教授去核查一件罍的真伪,当时这些人都戴了面具,不希望被教授认出来。

其实,这倒不是坏事。教授发现这些人带面具的时候,教授知道自己一般不会死了。

如果这种情况,被人抓走了,但是对方一个面具口罩都不戴,那自己的人生安全就有了很大的威胁!

教授听了几个人的声音,立刻就说有问题,确实是有几个人的声音和当初听到的非常像。

这些人,果然和文物案有关!

很显然,这些人就是被暂时拉过去壮门面的,并不是核心人士。但这么多人都被抓来,一定有聪明人先说。

很快地,就有人供述了,因为这个事他们是被雇佣,没有太多的感情,这种时候,还是保自己比较好。

为什么会有“立功”这一制度?

按理说,你犯罪了,就应该受到惩罚,你犯多大的罪,就应该接受多大的惩罚。但是自首、立功等,却可能减刑、从轻。这也就是鼓励你自首、立功,也是自然而然离间嫌疑人的手段。

听着听着,陆令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这些人也不熟悉雇佣者,甚至佣金都是收的现金,就是被临时找到的,而且看样子安全性很高。

听着这个人对雇佣者的描述,陆令沉思了一会儿,拿出了死者尚强的全身照片,给他的面部打了码,给这个被雇佣者看。然后又找到了一些尚强发的语音的音频文件,最终确定了一件事。

尚强,就是去买文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