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乌蒙前尘(第2/17页)

  道家七十二福地各有所长,青玉坛钟情于丹药金石,几百年来盛衰皆因丹药。欧阳少恭作为这一代青玉坛的丹芷长老,在门派的威望不作第二人想,也正因如此,之前的掌门雷严才对欧阳少恭多有忌惮,不择手段也要胁迫他回青玉坛,但又投鼠忌器,不敢伤及他的性命。

  青玉坛上层,永夜国度。

  算着时辰,这会儿应当恰是午夜,万籁俱寂,人畜皆安。

  百里屠苏却有些难以安枕,耳边若隐若现似乎是琴声,但听不真切。辗转反侧,干脆放弃了睡下去的想法,起身出去走走。

  出得房间,才发现那琴声并非幻觉,而是自夜风中悠悠而来,琴曲正是那熟悉的榣山余韵。

  往前走了几步,遥见欧阳少恭端坐在一座石亭之中,身边一尊博山炉,香炉内袅袅青烟,随风袭来,不知燃的是何种香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并不似一般的香火令人不适。

  此情此景,不免与琴川初见时重合,只是回到了青玉坛的欧阳少恭,整个人的气度风韵都与往日有所不同,那种平易近人的烟火之气减了几分,更增了仙骨灵气,给人的感觉时近时远,无法捉摸。

  不知不觉便走近了,欧阳少恭见了百里屠苏,琴音稍缓,“百里少侠。”

  “听闻先生琴音,不由得停步。”

  欧阳少恭做了邀请的手势,说道:“适才于房中翻阅典籍,少侠所予应是仙芝无疑,但书中所载几处在下仍有不明……便先到屋外闲坐片刻,以免一时多思,反入歧途。”

  百里屠苏入亭一揖:“令先生劳神了。”

  “一诺千金,自当尽力而为。”

  百里屠苏走到欧阳少恭身旁坐下,这座小亭地势较高,放眼望去是衡山一脉绵延的巨大黑影,间或涌来一片暗淡云海。夜深人静,飞鸟都已安歇了,只有树叶沙沙,衬托二人的交谈。

  “这首曲子,由先生弹来,别有一番味道。”

  “听少侠言下之意,于别处也曾听过?”欧阳少恭奇道。

  “说来恐先生不信,我初次听见这首曲子,乃身处梦境之中。”

  “为何不信?世间本无奇不有,梦由心生、梦回前尘亦不在少数。未知少侠梦中,又是何种情形?”

  “梦里……”百里屠苏想及榣山奇遇,却不知为何心念一转,隐下了这段故事,“情景都已经模糊了,只记得那乐曲听来清雅从容、悠然淡泊。而换做先生弹奏,则带了几许刚柔相济之意。”

  欧阳少恭莞尔一笑:“难得,当真难得……百里少侠自言不通音律,却每每能够明白在下曲中深意。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得一听者如此,已算一世知音。”

  “愧不敢当。”

  “不知道百里少侠可有略通的乐器?既为知音,在下期望能有幸二人合奏一曲,一抒胸臆。”

  百里屠苏遗憾地摇摇头:“我不善乐器,只是幼年混迹山野间,习得以树叶作简陋之音,实在不值一提。”

  欧阳少恭摆摆手,说道:“音律之道,原本无影无形,不可触摸,附着乐器已是落了下乘。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少侠所言树叶为乐,乃是自然之声,浑然天成,又岂会不值一提?在下愿洗耳恭听。”

  百里屠苏回想起在祖洲的榣山幻境之中,曾含叶为笛,为悭臾吹出那隔世的曲调,心中不禁有所感喟:“先生若不介意,便合奏方才那曲如何?”

  “正有此意。”

  欧阳少恭长袖舒展,指间几个起落,琴声碎玉先行,几个小节之后,百里屠苏从亭边捻下一片树叶,含在唇间,明亮清脆的叶音加入悠扬琴曲,为柔远清淡之声添加了几分跳脱的翠色。

  一个身披白衣,仙骨风流,席地而奏。

  一个一袭皂色,倚立亭柱,合眼沉浸。

  他们就像是阴阳的两边,镜子的两面,黑与白、昼与夜、天与地。

  透过飘摇的音符,对望彼此的灵魂。

  琴与叶的合奏,凝成一只纤纤的手臂,穿过茫茫穹宇,探向遥远不明的过去,抚过支离破碎的梦境。

  或许,这一刻才是完整。

  一曲终了,像是有默契般,二人久久没有言语。

  直到最后一个音符的余韵也被暗夜吞噬得干干净净,再不能从灵识中感知,欧阳少恭方才感慨道:“今日一曲,当真心旷神怡。高山流水亦不过如此,我二人可比一比那子期伯牙了。不枉在下初识少侠,便有相知之感。”

  “先生助我良多,能结此友谊,亦是百里屠苏一生之幸。”百里屠苏诚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