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第3/3页)

  杨王一笑:“说得好!但你若不用兵,别人会对你用兵;你不先用兵,等别人准备万全先发制人你便无力抗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到时候受苦的,还是亿万生民。居安若不思危,国君之罪也!务求国力强盛,人不敢对之用兵,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晏薇不知道怎么接口,也许,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国与国之间不能相安无事,非要打个你死我活呢?

  杨王却并不知晏薇心中所想,沿着自己的思路又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务求一击必中,才能少有杀伤,于敌于己,皆有好处,此所谓‘仁兵’也。”

  晏薇细思杨王所说,果然也有道理,先发制人,一击必中,这样便可使两国百姓少受征战之苦。

  杨王又问道:“你曾经去过姜国,有何感受?”

  “只觉得很新鲜,处处与杨国不同。国与国就像人与人一样,每个都各具特色,和杨国比,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晏薇语气轻松地回道。

  杨王又是一笑:“哦?那你说说,姜国哪里比杨国好,杨国哪里比姜国好?”

  看杨王神色霁和,晏薇也逐渐放松了下来,微微一笑说道:“姜国的丝绸品种繁多,刺绣巧夺天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可是他们国家缺盐,食物寡淡无味,烹调手法也只有蒸、煮、炙、烤简单几样,不像我国,饮食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所以说,姜国胜在衣,我国胜在食。”

  杨王又问:“若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姜国,还是杨国?”

  晏薇抬起头,直视杨王,说道:“我是杨国人,当然愿意生活在杨国。”

  杨王点点头,又道:“听说你见过姜国的太子阳?”

  晏薇一惊,随即想到那日四人曾与龙阳交战,想必父亲复命的时候曾经提及,于是说道:“是,曾经与他正面对敌。”

  杨王还想再问,突然公子瑝进入殿内,杨王便止住了,问公子瑝道:“怎样?有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