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晓来剑气催春事 第十二章 停风弄月,尘步偶过山家(第3/4页)

“更可气的是,这样无理乡规,不仅用在他们族里,就连去他们山寨游玩的外乡人,也不得幸免。小弟正是不幸,开始不知这条恶规,也和公子一样,听说那翠黎村前后变样,便带着婢女前去看个新鲜。谁知,还没进得寨门……”

说到此处,这位倒霉公子指指自己身上沾满泥土草叶的袍服衣裳,一脸的苦笑。直到这时,醒言才注意到,虽然眼前这男子衣冠不整,但袍服质料上佳,应是位富家公子。他身旁那女子,则举止畏缩,裙袄素淡,一副婢女丫鬟的神气打扮。

听了这位落难公子的话,醒言略想了想,便一抱拳,说道:

“多谢公子指教,小弟心中有数了。”

说罢,他便从怀中掏出一张纸符,递给眼前男子,说道:

“小弟不才,还学过几天道术,这张符箓送你;若以后再有人追杀你,抛出此符便可退敌。”

“啊?多谢义士厚礼!”

这位落难的少爷公子,见醒言态度从容有礼,不似虚诳之人,便赶紧接过纸符,千恩万谢的去了。

经过这场风波,日头已渐往西山落去。见天色不早,醒言便招呼过琼肜雪宜,施开法术,在僻静处行走如风,不多时便来到翠黎村寨外。

到得寨前,醒言才发现这处村寨果与别处村落不同。村子四周,连绵耸立着石砌的高墙,将村寨内的情景隔离在内,从外面看丝毫不见。掠过寨墙朝远处眺望,则可看到群山巍巍,连绵不断。

“这翠黎村果然有些异处。”

抬头看了看寨墙顶上那几丛在瑟瑟冬风中摇曳不住的青草,醒言便觉得此地大有怪异。说不定,那费得上清宫许多时间人力的飞云顶水精,就真藏身在此地。

正在他打量闲看时,却突然听得一阵人声嘶喊;抬眼望去,便见得一群壮汉舞刀弄棍,正朝这边飞奔而来!

“他们倒眼尖!”

此时醒言站立之地也算隐蔽,居然这么快就被那些村丁看见。瞧那十几人杀气腾腾的架势,看来此言听到的消息也并非完全虚言。不过这样场面,就十来个力大莽汉,醒言又如何会惧?若是那修道之人能被蛮力莽汉轻松打倒,那又何必修道练法术。因而当那十数人杀到近前,醒言连剑都没拔,只不过抱拳一拱手,客客气气的跟他们打起招呼:

“好叫几位大哥知晓,小弟并非歹人,只不过是听得各处村县传扬,说是贵村风景绝佳,便想来贵村看看碧连嶂的胜景,并无其他恶意。”

听他此言,又见到他好整以暇的态度,本来气势汹汹而来的翠黎村守寨村丁,一时倒犯了嘀咕。听醒言刚才言语间十分推崇他们村现在的风景,其中倒有好几个村丁,放松了原本紧绷的面皮。只不过那为首的壮汉村丁,仍是一脸的警惕,手中执着大棒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们三人,看了好一阵,才恶声恶形的喝问道:

“你们这几个汉人,就不是私奔男女?!”

这半通不通的问话从他口中说来,硬声硬气,腔调古怪,费得醒言好一番分辨,才大概听懂是何寓意。于是醒言赶紧作迟疑羞赧状,扭捏了一下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不瞒大哥说,这位小姐,和我已有婚约,算是我未过门的妻子了。”

这时他所指之人,正是雪宜。想来为探实师门所需消息,雪宜也不会怪罪他这小小的权宜——事实上这清冷的女子并没反驳,只是脸上映着天上的霞光,变得有些发红。这样害羞情状,倒真像一位没过门的未婚娘子。见得这样,那壮汉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这位呐?”

此时他的眼光掠过雪宜,已停留在琼肜的面上。

“呃,这位嘛,是我的……”

“童养媳!”

“?!”

——醒言那个“妹”字刚到嘴边,那小女娃就抢先替他回答!

“噢!那就是了!”

此时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的说话——像这样天真无邪、面貌可爱的小女娃,又怎么会说谎话?至此所有在场的翠黎村人疑虑尽去,全都放下手中器械,笑呵呵看着这几个外乡游客。这时,醒言却有些哭笑不得。看了那一脸喜气的小女娃,他知道,她并没说假话,因为自己说过的所有话,包括玩笑话,琼肜都当作事实深信不疑!

“唉,稍后还是找个空闲,跟她解释清楚吧。再这样下去,也不知要闹出多少笑话。”

正这么想着,却忽然听得一句字正腔圆的汉话飘然传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嗯?”

醒言见有人吟诵先贤文句,赶紧抬眼看去,只见得一位满脸皱纹的清瘦老丈,正拄着杖藜,从寨门处徐徐行来。

“是族长来了!”

见这老丈行来,这些庄丁顿时朝两旁闪开,崇敬的注视着他们的族长走到这几个外乡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