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愤世奇行 赢来疯丐号狂歌骇俗 惹得美人怜(第6/8页)

钟声接连响了十八下,金光寺的老方丈将冒川生引出讲坛,唐经天一看,只见冒川生相貌清癯,须眉皆白,满面慈祥之气,登上讲坛,双目一扫,神光奕奕,连坐在最远的人都觉得冒川生看见我了。只听得冒川生缓缓说道:“武学之道,有如大海,浩淼无涯,老朽虽痴长几年,其实亦不过略窥藩篱,不足言道。今次开山结缘,非敢好为人师,不过互相切磋而已。”冒川生的开山结缘,起源是由于本派弟子请他定期讲授武功,后来各派闻风而来,这才扩大了成为了每十年一次的盛会,那是各派承认他足为师范的。如今听他说了这一番话,真是谦冲自牧,不愧有道之言。连存心来挑衅的也自心中暗暗佩服。

那大雄宝殿长宽各十余丈,冒川生说话声音不大,但殿中每一个人听来,声音一样大小,一般清楚。唐经天大为心折,心中想道:“冒老前辈果然是名下无虚,虽在暮年,中气的充沛,却也不在我爹爹之下。”要知内功有造诣的人,固然可以传声及远,但像冒川生这样的在大殿的讲坛上说话,近身的人必有震耳如雷之感,坐在中间的人又必然遭受回声的干扰,坐在后排的人则一定有刺耳之感。但冒川生却如家常闲话,不疾不徐,远近各人,都像是感到他就坐在对面和自己谈天一样,丝毫没有运用内功以气传声的感觉。这正是内功已练到化境,才能达到的境界。

冒川生接着讲了一段《易筋经》的精义,内功有了造诣的人,固然领悟得多,初学之士,也从中悟到许多武学的原理,亦是获益不浅。冒川生讲完那一段《易筋经》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开始每日的“结缘”。由请益的人将他本身最擅长的武功演练出来,请冒川生指点。这次仍依往例,由武当派后一辈的首席弟子先行请教。雷震子是今次赴会的武当派第二代大弟子,遂出来练了一套武当派的“九宫八卦掌”。只见他步似猿猴,拳如虎豹,打来甚有威势。但赴会的一流高手,却是暗暗诧异,大家都看出了雷震子内劲不足的缺点。雷震子在中原武林中也算得是一流高手,熟悉他武功的人以及上一届看过他演武的人,都觉得他这十年来不但没有进境,反而退步许多,按理来说,练武之人,拳不离手,即算进步不大,亦断无退步之理。

众人不明其中道理,唐经天却是心中嗟叹,想道:“他昨晚受了赤神子的一掌,又被金世遗连点三处穴道,虽然得我救治,元气却是损耗不少。”

雷震子将一套“九宫八卦掌”练完之后,垂手恭立坛下,请祖师指点。冒川生双眼一张,目光闪电般的在他身上扫过,微笑说道:“掌法也还纯熟,但武当派这套掌法,其中却是夹有点穴法的,要掌指并用,你的点穴法那还差得很远。”此言一出,座中高手甚是诧异,雷震子亦是大不服气,他夹在掌中的点穴法实是毫无破绽,而且轻巧灵活,确已完全得了武当心法。座中高手不约而同地想道:“冒川生难道是老糊涂了?雷震子的缺点,明明是内劲不足,他却指摘他的点穴法,这不等于考官评卷,将好的说坏,坏处却反而看不出来吗?”

雷震子虽然不大服气,还是恭恭敬敬地说道:“请祖师指点。”冒川生道:“你走近了来,瞧清楚了!”他仍然端坐讲坛,突然伸手一点,就点着了雷震子手腕上的三焦穴,雷震子突然一震,跳了起来,冒川生反手一点,又点着了他背脊的天柱穴,冒川生出手或缓或疾,身不离席,脚不沾地,点一下,雷震子跳一下,任他跳荡不休,冒川生每出一指,都必然点中他一处穴道,劲力又用得妙极,绝不令雷震子受伤。众高手大开眼界,都在暗道:“点穴法竟有这样神妙的!”但心中却是不能无疑:“冒川生的点穴法,那是数十年功力之所聚,雷震子要学也学不来,像雷震子适才所演的点穴法,实在也不应说他差得太远了。”武学之道,应该是根据他那一级的程度来评论,比如童生的文章,只要能够通顺,便可“贴堂”,岂能拿去与状元的文章相比?所以一众高手,虽然对冒川生的点穴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对他的评论,却仍是有所非议。

唐经天却是心中一动,但觉冒川生的眼光似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瞧了自己两眼,仔细看时,冒川生点雷震子的麻穴、痕痒穴、笑腰穴三处,用的全是反手指法,逆点穴道,唐经天的内功造诣以及点穴功夫,自然远非雷震子可及,这一看立即领悟,看来冒川生的点穴法,正恰巧就是破金世遗那种独门点穴法的功夫,再看他点其他穴道,无一不是克制金世遗的点穴法的,唐经天不觉大奇,心道:“难道冒老前辈见过金世遗了?难道他是有心传授我么?”唐经天与金世遗功力悉敌,各有所长,唐经天顾忌金世遗的歹毒暗器和毒龙点穴法,金世遗也顾忌他的天山神芒和须弥剑法。而今唐经天在点穴法上领悟了克制金世遗之道,其他武功虽然与金世遗是半斤八两,但点穴的功夫稍胜,自忖下次相遇,便有了取胜的可能,不觉大为兴奋。于是一面暗记冒川生的手法,一面揣摸他劲力大小的巧妙地方。一直看完冒川生点完了雷震子的三十六道大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