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烛影摇红 允祯登大宝剑光惊梦 侠女入深宫(第2/8页)

原来这老头名叫曾静,是湖南蒲潭人,道德文章,素为世人推重,别人为了尊崇他,只称他为“蒲潭先生”而不名。他在三十余年之前,还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虽然文章已做得不错,但并无特别过人之处。后来他到永兴府应试,见吕留良所评时文内,有论夷夏之防,及论井田封建政制的文字,忽然幡然大悟,道:“真读书人,原应如此。”自此烧了八股文章,再不应考。并遣他的门生张熙(字敬卿,湖南衡州人。也是清代的一个名儒。)到吕留良家中,访求书籍,那时吕留良已死,吕四娘的伯父毅中,把父亲的遗书都送给他。

曾静得了吕留良的遗书之后,也继承了吕留良的遗志,以排满为己任。他虽然不是吕留良亲自教出的学生,但却真正承继了吕留良的衣钵。曾静后来又亲到浙江吕家,与吕葆中(吕四娘之父)、吕毅中、严洪逵等共研吕留良的学说。所以吕四娘自小就和他相熟。

吕四娘问道:“曾伯伯几时来京的?”曾静笑道:“比你们来早三天。”吕四娘道:“我们的行踪你都知道了?”曾静笑道:“见面的都是这班朋友,怎能不知道呢?不过你们的住处我还未打探出来,要不然我就先去看你们了,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劲请杨老先生把你们引来。”甘凤池道:“我们今日此来,曾先生也知道了。”曾静道:“唐晓澜是我设计送他到允禵府上去的,我自然不能不替他留意。昨日我听得甘大侠打听晓澜的消息,便知你们今日必然在此等他。”

吕四娘问道:“曾伯伯为何要把晓澜安排在允禵府中?”曾静啜了一口浓茶,道:“满洲入关七八十年,根基已稳,要聚义民,举义旗,正式发难,推倒清廷,恐怕是很难的了。所以我想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策动清军中的汉人将领造反;另方面是设法令他们自相残杀。”甘凤池听了心中很不以为然,心想:复国大业,焉能因人成事?策反固然重要,但到底不能恃为主力。但曾静乃一代名儒,甘凤池初次和他见面,对他的策略虽不谓然,却也不便立刻和他争论。

吕四娘插口道:“伯伯的意思是想叫唐晓澜煽动允禵和允祯作对,让他们自相残杀。”曾静道:“正是。他们火并,不管谁胜谁败,都伤了满洲元气。他们元气损一分,便是我们的实力增一分。”当下说出他和杨仲英北来之事。

原来曾静连年奔走江湖,结交义士,和杨仲英也是老相识了。三月前他到杨家,听说了唐晓澜复杂的身世,认为大可利用。所以急急和他来京。到了京城,知道了康熙病重,更认为是绝好的时机。所以叫唐晓澜故意打擂显技,混进允禵府内。

曾静道:“有一件事你们还未知道呢。允禵回来半月,还未曾见过康熙的面。”吕四娘奇道:“是么?康熙最宠爱他,为何不让他入宫见面。”曾静道:“还不是允祯从中捣鬼,叫隆科多等替他封锁宫门吗!”吕四娘道:“康熙雄才大略,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而今宫廷之内,竟被允祯一党把持,想必他也已病入膏肓了。”曾静道:“我看也是如此。所以想挑动他们内讧,必须亟亟进行。”

众人谈论一会,吕四娘问杨仲英道:“令媛呢?”杨仲英道:“我怕她惹事,不敢让她同来。她和晓澜已订婚了。”吕四娘连声“恭喜”,心中却暗想道:唐晓澜一向憎恶她,这婚事只怕还有变卦?心颇不安,但却不敢说出。

曾静笑道:“莹侄女,你的喜事也怕快了?我到杨老英雄家中之前,曾上仙霞岭见过在宽,他已经能出寺门散步了。”吕四娘杏面泛红,心中甚是欢喜。曾静道:“我到他的书房去坐,还抢了他一首词呢。”吕四娘忍不着问道:“为什么要抢他的?”曾静哈哈笑道:“你看了就知道了。”掏出一纸词笺,果然是沈在宽的笔迹,只见上面写道:

一萼红

梦深幽,度关山千里,寻觅旧时游,树老荒塘,苔深苇曲,曾寄心事悠悠。只而今,飞鸿渐杳,算华年又过几清秋?东海潮生,霞峰翠拥,尽恁凝眸。

回首殊乡作侣,几同消残漏,共读西楼。班固书成,相如赋就,闲招吟鹭盟鸥,问征人归来何日?向龙山醉与白云浮。正是菊芳兰秀,天涯何苦淹留?

想忆之深,跃然纸上。吕四娘看了,更是又喜又羞。心想道:这里的事情一完,我也该回去看他了。

唐晓澜那日骤然见了吕四娘和甘凤池,心中一惊,诚恐被允禵看出破绽,到后来甘凤池被杨仲英引走,他也随众追过几个山头,直到吕四娘踪迹已杳,这才回来。允禵闷闷不乐,道:“小小两个刺客,都捉不着,要你们何用?”众卫士不敢作声。允禵又对唐晓澜道:“还算你有点能耐,那个用弹弓暗助你的人是谁呀?”唐晓澜道:“我也不知。”好在允禵并不追究,草草收队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