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好戏连场 灵堂混战玲珑布局 妙手解危(第2/19页)

齐漱玉道:“这只是你的想法。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许把那个什么官儿的宴会,看得比去瞻仰史可法的衣冠冢更重要呢。”接着笑道:“这两个无耻的家伙走开,咱们乐得耳根清静,你理他们作甚?难道你怀疑他们是听见咱们在骂他们才走的吗?”

楚天舒懂得齐漱玉的意思,是笑他疑心生暗鬼的。要知他们在外面小声说话,假如那两个人在大殿里也听得见的话,武功上非有过人的造诣不行。齐漱玉当然不相信两个人是懂得武功的。楚天舒却在心里想道:“人不可貌相,这两个人看似庸俗不堪的附庸风雅之辈,但焉知他们不是装出来的?不过,也无谓令玉妹担心了。”于是笑道:“不骂也骂了,管他们听不听见,咱们进去吧。”齐漱玉笑道:“对啦,左也提防,右也顾忌,做人还有什么意思,你这几句话才算有点男儿气概。”

这天游人很少,那两个人走了之后,就只剩下他们了。楚天舒道:“正殿这副对联虽然写得不好,但里面有些对联还是写得不错的。咱们进去看看。”

齐漱玉道:“这副对联,岂只写得不好,什么兴亡关气数云云,简直是骗人的鬼话。”

楚天舒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你说起鬼话,我倒想起来了,这副对联就是和一段鬼话有关的。”

齐漱玉诧道:“是什么鬼话?”

楚天舒道:“这副对联,据说就是最初奉命修建史阁部祠墓的那个扬州知府谢启昆写的。他捏造一段鬼话,说是梦见史可法,他问史可法:公祠中少一联,应作何语,史可法就教他写这副联语。当然这是骗人的鬼话,别有用心。但话说回来,他不这样写又如何落笔?”

齐漱玉想了一想,说道:“是啊,他做清朝的官,却要为抗清的明朝忠臣立祠,这副对联确实难写。”

楚天舒道:“所以他就只能把兴亡归之气数了。这样,既可以迎合皇帝的意思,叫老百姓不要仇恨异族的皇帝,又不致贬低史可法。倘若他不是这样写,不但乌纱帽保不住,这座史公祠也不能建立了。”

齐漱玉叹道:“原来这里面还有这许多学问,倒是我错怪他了。”

楚天舒道:“古话说得好:知人论世。议论一个人,要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不能太过求全责备的。”

齐漱玉笑道:“多谢老师指教。但刚才那两个家伙的议论,无论如何,我不能赞同。”

楚天舒道:“那两个家伙又怎能和谢启昆相提并论?不过,咱们也不要发太多议论了,还是进去看看对联吧。有些对联,依我看还是写得不错的。大概因为时间过得久了,满清皇帝为了故示宽大,也不理会那么多了。”

齐漱玉在他的指点下,读了两副对联。

(一)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生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二)

生有自来文信国

死而后已武乡侯

齐漱玉道:“前一副对联把他比作文天祥,后一副对联更进一步,将文天祥与诸葛亮(武乡侯)都拿出与他并论,更难得了。”

楚天舒道:“生有自来文信国这句上联也有个传说的,相传史可法的母亲是梦见了文天祥(文信国)来投胎。”

齐漱玉道:“这两副对联比正殿当中那副对联是好了好多,但好像总还欠缺一些什么。”

楚天舒道:“你说得是,前一副对联只是伤感,未免令人有灰溜溜的感觉。后一副比拟得当,但文字平庸,而且只加论述,也缺乏感情。”

齐漱玉笑道:“感情太多,你又说它伤感过分,要好可就难了。”

楚天舒道:“感情也不只限于伤感的,咱们看下去。”此时他们已来到史可法的衣冠冢了。墓柱刻的那副对联是: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楚天舒道:“上联用的是黄帝在鼎湖仙去,乘龙上天,群臣攀龙须欲追随而不可得的典故。写史可法对皇帝的忠心。下联二分明月万梅花,则是扬州眼前的景物。写的是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史实。”

齐漱玉道:“史可法当然是个大忠臣,但他在扬州为国捐躯,只是表彰他的一个忠字,似乎还嫌不够。还有更好的吗?”

楚天舒道:“你看这副如何?”

齐漱玉跟着他念道: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抷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齐漱玉赞道:“这副对联好!”

楚天舒道:“好在哪里?”

齐漱玉道:“老师,你莫考我。好在哪里,我可说不上来。还是你给我讲解吧。”

楚天舒道:“这副对联夹叙夹议,有史实,又有感情。江北孤城,淮南坯土,切合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风中劲草,岭上梅花,则是赞扬他的品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劲草和梅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