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斗毒(第2/11页)

一斧之师是他曾经救助的一个无名老人,这人只教了赵匡义一式斧招,赵匡义便能以一把玄花云头短斧应对诸多江湖高手。这一回去,那一斧之师并没有答应出手帮助赵匡义,而是告诉他另外一件事情,一件完全合乎赵匡义心中欲望的事情。

一斧之师告诉赵匡义,他当初是装作落魄之相让赵匡义救助的。因为他看出赵匡义并非凡人,而是有着九五至尊的骨相和气脉,天下早晚有一天会掌控在他手里,所以才与他结识并教给他斧招的。现在差不多是到了点醒他的时候,将来他要做了皇帝,那自己这个一斧之师也便入了史册。

但是凭他现在的境况去努力,即便是得到了天下那也得许多年之后,所以必须走捷径。所谓捷径就是借助别人之手先夺天下,然后再将位置夺在自己手中。

这话一下点燃了赵匡义心中的那团火,他早就觉得周世宗的天下是他们赵家打拼下来的,没有赵家便没有大周。而所谓捷径虽然说得并不明了,但赵匡义是个聪明之人。他很快想到首先应该利用大周的力量尽量扩充地域,然后利用自己哥哥赵匡胤先夺取皇位。因为赵匡胤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大周和诸国中的影响力不是他可比拟的,甚至已经在超越周世宗。特别是周世宗灭佛之后,导致民心背逆。此时也幸亏有一个向佛心慈的符皇后缓着劲,否则大周境内肯定已经民乱不断。而赵匡胤不仅很得民心,掌握重要兵权,更有一帮遍布大周各地的军中和官府中的朋友兄弟,所以要替代周世宗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是天下归了赵家,他赵匡义便可以再采取其他非常手段从自己哥哥手中夺到皇位,而且可以夺得不露声色、名正言顺。

有了这样的希望和思路,赵匡义便越发要邀请一斧之师出山助他。但一斧之师坚拒,不过为了弥补赵匡义的遗憾,他又教他一招“阴魂出斧”。这是一种更加诡秘的招数,是将自己隐藏在虚境假相中出招杀人。甚至不需要出招,便有可能将胆小神虚之人吓死。

另外,一斧之师替赵匡义盘算了一下,觉得赵匡胤身边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帮助赵匡义的人是赵普。因为这也是个绝顶的聪明人,知道自己和赵匡义合力将赵匡胤推上皇位后,他将会成为获取很大好处的人之一。而日后赵匡义再要坐上龙椅,他将成为除赵匡义以外获取最大好处的唯一一人,身份地位一下就能升级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聪明人一般是不会冒太大风险的,所以要拉拢赵普的话就一定要在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说出来,否则反而会引祸上身。

赵匡义其实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种事情上他不仅精明,而且贪狠,比赵匡胤还要精明贪狠。所以他做到不露声色,依旧很忠心地为大周打天下,伐蜀、征南唐赵匡义都是身先士卒,因为他觉得这就是在为自己打天下。

但是当听说周世宗准备就此罢兵不再征讨南唐了,他心中和当时周世宗放弃伐蜀时一样难受,就像丢掉的是自己的江山一样。他之前已经想好,伐蜀伐至剑门为止。那里易守难攻,但这对双方都是一样的。而征讨南唐至少要到长江处,这样可以据江而守,而这对双方也是一样的。如果哪一天真的是从周世宗手里夺了皇位,肯定有不服的国家来征讨护宗主。那样至少这两处可以据地势固守,以免刚刚夺位之际内忧外患再被别人渔翁得利了。而之前伐蜀至剑门的想法没能够实现已经惋惜,现在征讨南唐至长江的想法必须实现。

“你在大营门口作甚?”赵匡胤看着思绪旁飞有些呆滞的赵匡义问道。

“哦,哥,我是在等你。”赵匡义猛醒过来。

“等我有事吗?有事快说,皇上是急召的旨意。”

“哥,你知道皇上为何急召你们吗?如果是要论功封赏又何必在战事之地急召?他是要罢兵,就此停战。”

“怎么又要停战?正是大好的局势,要是停战了以后再来征讨还得花费大量兵马和财物。”赵匡胤感到奇怪,因为这不是一个合乎军事策略的正确决断。

“还不是符皇后又有信劝阻嘛,皇上专爱于她,除了她的话还能听谁的话?”赵匡义此刻心中真的对符皇后有一种要置她于死地的恨意。

“又是符皇后,上次伐蜀半途而止也是因为她的劝阻。本来伐蜀之策是我力推的,而且我是要直打至成都迎回京娘的。”

“迎回京娘?”赵匡义惊讶地问一句。

赵匡胤此时心中也在对符皇后愤恨着,因此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弟弟讶异的语气:“是的,自从你来信告诉我京娘并未投湖,而是投奔呼壶里,并且辗转进了蜀宫成为今天的花蕊夫人,我便无时无刻不想立马发兵将蜀国灭了。要没符皇后从中干扰,我真的是要直捣成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