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闯入重重机关(第3/13页)

明朝湖州人董海忠编撰的《妙器搜解》中提到“磷光折镜”,这其实是两片对合的薄铜片,但这铜片在锻打过程中加入了磷粉,然后再进行研磨,这样就能做成可发冷光的镜面。而镜面对折平时可以不发光,需要照明时,可以通过打开的对折度来调节照明度和照明范围。

震魂桥其实就是一座结实牢靠的木石结构的桥,除了做工材料都非常好外,其他造型、结构都和普通木石桥没什么两样,也就起个走马过轿行人的作用。但这只是震魂桥的外相,一旦此桥暗藏各处关节的机栝、弦扣启动上劲,这桥便成了一座活桥。

“桥头桥板有宽缝,缝中多油渍,桥板外侧两个板角有磨圆痕,这是一块可左右动作的桥板。但第二块桥板与第一块桥板之间无宽大缝隙,也无油渍和磨痕,所以这座桥应该是整个桥面左右可动或依次上下跳动,而非桥板之间交错而动。”齐君元很快确定了第一处机栝的动作部位和方式。

“左侧桥栏支柱缝隙比右侧大,而且只有内侧缝,不像右侧内外侧都有缝,这说明左侧桥栏是可以旋落的。”

“桥头下方水边的土坡伸出不一致,左侧直落,没有土坡,这样左侧斜撑柱下方便空了,右侧有土坡伸出,而且可达斜撑柱的中部。这说明左侧斜撑柱是可以下落的,右侧撑柱则有土坡挡住无法下落。所以整座桥体是可以往左侧倾斜的,至于是慢慢倾斜还是突然侧倒,却无从知晓。”齐君元一连找出了震魂桥的三种动作方式。

“也就是说,这座桥的机栝启动之后,桥面可以剧烈地左右摆动、震动,随着摆动、震动,左侧的栏杆会突然折断,倒挂在桥面下方。而左侧栏杆失去之后,整座桥体会缓慢地或突然地往左侧倾斜,那就相当于将桥面上的人都倾倒进河里。河中无路便是死路,倒进河里也就是将过桥的人往死路上送。”汤吉技出天谋殿,所以想象力比别人更加丰富。

“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敢踏上这桥的人又岂是桥面动一动、桥身歪一歪就会被倒入河中的。所以在这几个变化之后应该还有其他后续变化,但问题是我辨不出后续的变化来。”齐君元实话实说,因为接下来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性命攸关的。所以还是实话实说的好,就算自己判断失误,也可以让后面跟着自己的人有所准备,以便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也可能真就没有后续,就是这三种变化。最多就是有一路消息设计是与这三种变化关联的。一旦桥体机栝动作了,便立刻有扯线、响铃之类的设置用来告知里面有人闯入。”范啸天倒是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发表意见,除非有非常大的把握。

照天镜

齐君元没有马上接范啸天的话茬,他又仔细查看了一下桥体的各处细节,实在找不出其他变化的痕迹后,这才回头问范啸天:“你凭的什么做出如此判断?”

“你忘了?我早在广信就给你们讲过秦淮雅筑的情况。为了给谷里修正地图,我曾数次到过金陵,也数次听人谈及此地。这秦淮雅筑犹如龙潭虎穴,根本不用设守卫,也没有用来关闭进出的门户,可外面的人就连过河的震魂桥都闯不过去。能明说没人闯得过,恰恰也说明了有人曾试着闯过的。也是的,一座桥摆在这里又没有人看守,难免会有好奇、莽撞、逞能的人会去试试,也难免有一些糊涂的人、不认识路的人无意中走上桥面。如果这座桥除了这三种变化外还有其他什么杀人的爪子,人们谈论时肯定会先说多少人、什么人死在这桥上,以此证明秦淮雅筑的凶险,对别人进行告诫。但是没有,一个都没有,听了那么多关于此地的传闻,从没听说有人死在桥上。”

范啸天停了一下,见没其他人提出疑问他就又接上前面的话头:“而且我觉得不但这桥没有其他杀人的血爪子,就连这河中也不是死路,没有设必死的机关。因为平常人不同于练家子,这震魂桥的三种变化足以将他们都扔进河里。如果河里有血爪子,那么肯定还是会有很多关于秦淮雅筑震魂桥下死了人的传闻。所以,这桥只是一座惊桥,没有杀伤力。主要是用来将无关的人惊走,也是让心怀叵测的人知难而退。”

说到最后,齐君元他们几个才有些相信范啸天的推断了。因为他最终将震魂桥归为惊吓用的器具,而范啸天本就是诡惊亭的高手,在这方面他有绝对的判断力和发言权。

齐君元微微点了下头:“既然这样我们也就不耽搁了,现在就解开弦栝过桥。里面一路还有很多坎面,要不加快速度的话到明晨天亮我们都进不去多远。”

“这个,这个……齐兄弟你知道的,解弦栝这粗活不是我的长项。”范啸天即便遇到自己不行的事情也是要把面子抹得金灿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