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终极刑审(第3/8页)

过了二更天的时候,顾子敬和卜福也离开了。虽然齐王也客气地给安排了客房,但顾子敬还是坚持回去,说第二天再来。其实顾子敬心里是十分愿意留下的,因为审讯出的结果关系到他的功劳成就。但他是鬼党成员,是皇上信任的人。如果留在什么王爷大臣家中过夜,让别人知道后会留下话柄,甚至会成为被王爷大臣拉拢的证据在皇上面前参一本。

恐宫乱

韩熙载在路上就听传信的人说梁铁桥回来了,是他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梁铁桥一直在外追踪宝藏秘密,他突然赶回来,那肯定是和宝藏有关的重要事情。所以韩熙载也心急火燎地往回赶,宝藏的事情在他看来比诡画刺杀的事情要重要得多。如果得到个巨大宝藏,国力陡增,军力充实,南唐基业稳固,谁继承皇位都是康泰盛世。那他也就不用费心劳神地护着李弘冀了,只需着手布置防止发生夺位内讧就行。

但是回到府里见到梁铁桥后,才知道带回的消息不管是与宝藏有关的还是和眼下局面有关的,都紧紧地套缠着李弘冀。

和宝藏有关的消息其实是梁铁桥的推测,而这推测韩熙载早在梁铁桥醒悟之前就已经看出,那就是广信刺杀宝藏皮卷显相是要从军信道传信给李弘冀知道,让他派人接应。而事实上梁铁桥二次赶回广信之后,发现城隍庙前出现的冲突的确是与带着皮卷的刺客有关,而冲突中也确实有来历不明的官军参与。

从刺客们逃走的方向判断,他们正是往金陵而来。于是梁铁桥一路跟踪,路上却遇到修水、举水等几处大营的兵马调动,州县周边分散的驻扎兵马也在作位置调整。而在这之后便再也找不到刺客踪迹,似乎那些兵马的调动是在掩护刺客踪迹。

在失去刺客踪迹之后,梁铁桥想抄路先回金陵,提前拦截带着宝藏皮卷的刺客。很意外的是在所抄偏僻道路上竟然发现了蜀国不问源馆的丰知通,他带着众多高手保护着一个身份地位肯定非同一般的人也在赶往金陵。于是梁铁桥转而坠上丰知通这一路的尾儿,并且在半路上派遣曾经在成都府做过密探的手下扮作路边小贩,认出丰知通保护的正是蜀国礼部尚书、不问源馆主持赵崇柞。

这些人今天赶在即将关城门之前,乘着更前黑进了金陵城,然后在城里绕了一圈后进了吴王府便再没出来。

赵崇柞去了吴王府!他是来干什么的?韩熙载几乎是转念之间便确定赵崇柞来到金陵是和蜀国局势有关,也和李弘冀现在的处境有关。孟昶在大周入侵蜀国后肯定会请李弘冀出兵夹击大周,以解蜀国危难。但是李弘冀由于之前的诡画刺杀之事身陷困境,已经无权直接调动兵马,所以他会反过来先向孟昶要求帮助他解脱困境。而解决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刺客中止刑审,其次是杀死齐王将诡画刺杀之事推到齐王身上,再次就是动用武力逼宫夺位。

李弘冀私下有不少可用兵力,比如说城中的内卫营虎翼军,比如说他之前调拨到采石的三万水陆兵马。但是要想做成这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拥有兵马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能翻墙越脊、摆设刺局的技击高手。而李弘冀虽然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能人,但数量太少,另外都已经是金陵城中大家都面熟的人,所以一些事情无法交给他们去做。就算做成功了,追究下来还是会锁定吴王府。

之前德总管等五路密使回来,肯定零星地带回了一些能做这类事情的高手。所以那次吴王府夜宴才会到处传闻有人要杀齐王,随后还果真出现刺局刺杀齐王。这些都应该是那天刚刚随五路密使来到金陵的蜀国刺客所为。

而零星几个刺客只能完成前两种方法,要想做成逼宫夺位的话,那就还需要更多的高手,并且要有能管理调配这些高手的人来主持,所以赵崇柞来了。

“赵崇柞来了,所以宝藏皮卷就不见了,这就对上了。最开始时李弘冀和孟昶的交易应该是宝藏皮卷,江湖上都在传闻巨大宝藏是在蜀国境内,所以将宝藏皮卷拿来和李弘冀交易也无所谓。最终也就是两方面共同启开宝藏、共同得利的事情,这样就能更加稳固孟昶和李弘冀的盟约。但是诡画刺杀的事情即将暴露,李弘冀得到宝藏皮卷也没有用处。所以改变交易条件,让蜀国派人帮他逼宫夺位。也正因为条件重新洽谈,那些携带宝藏皮卷的刺客才会在广信盘桓了七八天。随后貌似继续赶往金陵,实际上刚过修水就失去踪迹。”韩熙载心中有个底线,他首先是要对元宗李璟负责。只要元宗安然、南唐不乱,他会想办法尽量保住李弘冀,以求将来南唐基业的稳固发展。但如果李弘冀要起内乱大逆不道夺取元宗的皇位,他肯定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元宗击溃李弘冀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