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对决(第2/10页)

绿锦小轿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红顶大轿,因为红顶大轿没走出太远就停在了当街。

红顶大轿停住的位置是一个三角地。因为这一段的街道突然变宽,它的一侧连接着祠堂前的空地。而祠堂两侧影壁是雁翅斜插形,街道宽出的一块呈现出一个三角形来。过去这样子的路段、空地很多,所以人们都将这种位置叫三角地。

这座祠堂的周边是一些做香烛的工坊,那时候南唐一带佛教还很盛行,所以做香烛的都挺挣钱,要不然这周围同姓人家也不会有能力建起这样一个祠堂来。

见红顶大轿停了,那绿锦小轿并不过去,远远地也停了下来静观前面的情况。绿锦小轿里是王屋山,韩熙载出府之后觉得李景遂今天随从护卫带得少了,于是让王屋山跟在后面护送一段。

见前面停住,番羊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确定没有问题后立刻急步赶到前面开路的蔡复庆旁边:“怎么不走了?”

“幡杆半颤,树色泛淡,炊烟散缕,前面有人设下高明的刺局了。”蔡复庆回道。

“冲过去?”番羊淡淡地问,这语气让人觉得冲过前面的刺局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件小事。

“不。”蔡复庆轻声回句,“你带齐王轿队绕路先走,这里的事儿我来拔根除泥(六扇门术语,彻底除掉祸患并查出真相的意思)。”

番羊也不多说,朝蔡复庆微微点了下头。随即转身,挥手示意后面的人带着红顶大桥跟着自己走其他路。

齐王的轿队走了,就留下了十目佛爷蔡复庆还定定地站立在原地。而后面王屋山的绿锦小轿也没有跟着齐王的轿队走,依旧远远地观察着这边的状况。因为王屋山被派来除了保护齐王不被刺杀外,同时还要做到不让齐王的手下抓住刺客,掀了太子的底牌。所以当齐王避开了刺局之后,她关心的焦点开始转到此处的刺客身上。

红顶大轿绕过一道街后,迎面碰到费全带着更多穿得花花绿绿的人赶过来。原来这些穿着怪异、走路怪异的人就是李景遂手下的“三十六风僮”。今天赴宴,李景遂觉得没几步路的距离,又有蔡复庆和番羊同去,所以就只带了八个风僮。

有人要刺杀齐王的传言一直传到秦淮雅筑外围护卫据点东八关,再由东八关传入秦淮雅筑内卫点鬼肠子底。费全听说这传言之后,立刻召集余下的二十八风僮赶往吴王府。同时让齐王手下大管家召集齐王门客、保镖,作为第二拨援手去接齐王回府。

见到费全带来了所有的风僮,番羊停住了脚步:“你们先回,我定准了一个暗攮子(吐蕃黑话,暗藏的匕首,意思就是暗中下刀杀人的人),现在就回去找他,看看到底什么来路。”番羊的中原话说得很溜,只有尾音处还稍有些生硬。

李景遂听到这话后将轿侧门打开一个:“尽量跟踪探底,探不到底的话就想办法拿活的。”

“王爷放心,我知道。”说完番羊立刻像个鬼影般不见了,很难想象背上背着那么大个包袱还能行动如此迅捷。

齐君元随着人流连续跑出三条街,然后才辨别方向准备回长干寺。趁着混乱裹在人群中奔逃,可以甩掉有可能盯上自己的人。另外随着同方向奔逃的人渐渐变少,还可以像筛筛子一样发现周围是否存在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金陵是个繁华的都市,旱道、水道四通八达,所以回长干寺的路有很多。齐君元走的这条路径有旱道有水道,这是一条紧挨着秦淮河的石板路。路的一侧有很多烟花楼院,而另外一侧的河中有许多的画舫花船。虽然天色还未全黑,但花楼和花船都已经掌起烛火、点起了灯笼,将石板路连同秦淮河照得亮堂堂的。

齐君元喜欢走这样的路,因为他是刺客。刺客在行刺局的时候也许需要将自己变成影子甚至没有影子。但是在平常时却是要尽量走在光亮的地方,这样才能发现周边有没有危险,别人有没有注意他。

石板路没走到一半,迎面过来一个人将齐君元吓了一大跳。这人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出现的,他的出现意味着齐君元连落脚点都没了,因为这人是留守长干寺的范啸天。

虽然意外,但凭着齐君元的江湖经验他肯定不会走过去一把拉住范啸天问怎么回事。如果长干寺那边真的出事了,范啸天的背后就有可能坠着尾儿呢,这时上去招呼他那就连自己都暴露了。但是齐君元却有必要担心,迎面走来的范啸天能否也像自己一样,如同路人般相对走过,等确定对方背后没有坠尾儿了再转入旁边小巷中说话。

齐君元边走边盯住范啸天,这其实已经和他平常的风格不一样了。但他却觉得这样的示意和提醒很必要,因为范啸天在经验方面真的如同一个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