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面合围(第4/11页)

如果只是单纯的跌扑,书生凭着自身的腰力、腿力仍是可以将身体收住的。而且他已经在急促间探出一脚,这一脚足以让他在身体触碰到树杈形烛台以及烛台上任何一支烛火之前支撑住自己。问题是,他探出的这一脚踩在了一支圆滑的蜡烛上,圆滑的蜡烛加上光滑的青砖面,让他这脚只是像踩中了一片水上疾漂的浮板,根本没有着力点。于是跌扑的身体依旧跌扑,并且以为可以脚下着力稳住身形而没有采取其他方法来改变跌扑的状态,减小最终的伤害。

枝杈形的大烛台主支撑架全部弯曲变形了。但变形更严重的是书生,烛台上枝杈、枝杈上插蜡烛的铁钉全插入了他的脸面、脖子、胸部。而那些被他压断压烂的蜡烛则将最后的一朵火焰传递到他的头发上、衣服上,让他变成依旧插在烛台上燃烧的一支大蜡烛。

后面的老太太一直注意着前面的情况,虽然中间隔着不少人,但是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很近,近得可以看清表情的变化。老太太没有看到书生表情的变化,但她看到了齐君元表情的变化,那变化是非常夸张地张口喊了一声“天上掉钱了!”也就是这个变化让老太太知道,目标已经发现了自己这些人的存在,突然制造这种意外是为了脱身或抢先攻击。

久经杀局的老太太立刻缩身往后两步,这是经验,更是实战技巧。

目标抢先采取了行动,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一些人的存在,并觉察到他们的意图,所以他可以抓住合适的时机实施他设想好的行动。现在反倒是设兜者这边并不清楚目标到底发现了多少,实施的计划到底是杀是逃。因此这个时候采取一定距离的避让是最为明智的,哪怕只是退后两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为了更多地了解目标,更好地对付目标。

当看到书生的脑袋扑闪一下从人群中失去踪迹后,老太太知道齐君元开始下手了,于是再次缩身往后硬挤着退步。刺客特性就是这样,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刺标被杀,并不会在乎同伴的失手。除非是非常有必要也是有相当把握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相互施以援手。

但是齐君元也是刺客,刺客中的高手,所以老太太所有的反应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也在布设之中。就在老太太再次要缩身后退的时候,齐君元将手中那把佛香拿到面前,一口憋足的气朝着佛香顶端已经燃透的一段吹去。于是燃透的那一段全散了,高温的香灰、火星朝着老太太的方向疾飞而去。

而这个时候齐君元抛出的钱已经落下,拥挤着的人正设法运力推开别人让自己可以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铜钱和碎银。香灰、火星飞不远,只是扑到离得最近的几个人的脸上、脖子里。但是灼烫的疼痛比针扎、刀割还难忍受,于是这几个本就在运力的人一同朝着老太太的方向避让。

几个人本就聚在一起,然后同时大力地朝一个方向避让,相互间不免纠缠在了一起,脚步变成无法控制的踉跄。这大力的踉跄推动了这个方向上其他正在运力的人,突然的大力推动改变了他们原来的运力方向,只能随着大势往同一个方向无法控制地快速踉跄。于是被推动的人越来越多,推动的力道也越来越大。

其实最终被推动的也就十几二十个人的样子,但是每个人踉跄中上半身的体重,再加上主动避让时的力量,综合起来都会超过百斤。而十几二十人累加起来就超过了两千斤。

老太太此时也在使着暗力往后硬挤着退步,而且已经退到了木影壁右侧的大立柱前。背靠立柱可以让她安心许多,这样至少不会被什么人从背后偷袭,让她也从人群中突然消失。

但是就在老太太后背还未贴住立柱的瞬间,前面的人像滑坡的山石一样整个推压过来。于是人群无法控制的推挤力道,加上老太太自己运用暗力往后硬挤的力道,将她生生压在了大立柱上。

嘈杂跌撞中没人听到骨骼的碎裂声,但是有人却感觉到老太太的躯体突然间变得很软,还有人清楚地看到鲜血从老太太的七窍中喷射出来。

后来人们救助时发现,这堆人中受伤的不少,但死去的却只有老太太。可能是她太过年老骨脆了,可能是因为最终的推动力道全作用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也可能是她背后有个圆形大立柱顶着,所以脊骨肋骨全被压断了。

齐君元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位置角度是他算好的,周围人的状态是他设计好的,最佳时机是他把握好的。而且他还知道刺行中的女性都是以小巧、阴毒技法见长,这类技法越是年纪大的女人功力越是高超。但是此消彼长,这种技法功力越高,便越会小视大力刚强的技法。所以这种高手的腾挪躲闪的能力很强,自身内在防护强度却会比一般刺客都要差,因为她们从未经历过被大力挤压而死时的无奈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