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猿夺卷(第3/12页)

大悲咒的嘴巴依旧在动,看着仍然是在念诵经文,但是却不再有声音发出。的确如此,大悲咒此时将那经文已经变成了默念。发声念诵是为了对别人施加冲击和压力,改成默念则是对自己内息、功力的一种提升,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攻守兼备的状态。

很少有人见过大悲咒默念经文,即便是大天目也只见过一两次而已。只有在遇到绝顶高手的时候,在没有绝对把握战胜的对手面前,大悲咒才会采用这种默念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内质和潜能。

发出虎啸般吼叫的是虎禅子,他是断然击杀自己两个一众聚义处的手下才获取空间脱出漩涡,冲到大悲咒的面前,并且发声扰乱大悲咒念诵的经文。说真的,此时此地也就虎禅子这样心狠手辣且功力高强的高手能够脱出血涡的纠缠,因为他是匪家邪道出身,所用的是别人意想不到的手段。

虎禅子双手持一对白虎牙,所摆出的是一个极为夸张的虎扑架势。大悲咒默念着经文,身形则和刚才一模一样,就像是连根汗毛都没有颤动一下。

虎禅子的白虎牙看起来比刨皮削瓜的小刀还要短小,而且没有锋刃,牙尖也不够锐利,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用来杀人的武器。但是内行人都知道,白虎为妖虎,生性嗜血,其牙别具灵性。这对白虎牙看似没有锋刃也不够锐利,但其实入肉便如刀切豆腐一般。而且这对白虎牙还可以感觉到血脉的流动和心脉的跳动,所以搏杀之中可循血、循心而动。就算是最常见的招式,施展过程中都可能因为虎牙的牵引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是针对对手最敏感的要害处,让人防不胜防。

大悲咒默诵经文的嘴唇已经是似动非动,速度也越来越缓。而一旦完全停止,则说明他已经将状态提升到了极致。他的身体真的是一动不动,旁边缠斗带起的劲风竟然不能让他的衣物稍稍飘摆一下。不,准确些说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尊塑像,一尊以内力将自己包裹、定型的塑像。

虎禅子的虎扑架势摆了很久却始终不曾出手,只是口喉间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呼咆之声,以防止大悲咒突然发声、以声为攻。按说这不是虎禅子的风格,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面对大悲咒这尊塑像时,他手中的那一对白虎牙失去了灵性,失去了循血、循心的功能。而且在那根本听不见的经文念诵声中,似乎连嗜血的天性都失去了。

大悲咒和虎禅子两个绝顶高手处于僵持的对峙状态,但这样一来便让更多人有机会动起来,比如说唐德手下原来试图阻拦大悲咒的那几个高手。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几人一起朝倪大丫冲了过去。

倪大丫此刻虽然从茫然中醒悟过来,但依旧怔怔地拿着那个皮卷不知所措。而当那几个高手朝着他围扑过来时,他更是连动动手指的反应都没有。

“把那东西扔了,快把那东西给扔了!”倪稻花在朝着倪大丫大声地喊叫。

但为时已晚,那几个高手的功力虽然无法与大悲咒、虎禅子这些人相比,但速度那也是鹰掠狐窜一般。倪大丫不要说将皮卷扔出去了,可能还没等他完全听清倪稻花的喊话,他就已经被别人扑倒在地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倪大丫不但将皮卷扔出去了,而且还扔得很远很远。从小到大他都没有扔出过这么远的距离,而能做到这样都是因为哑巴及时出手了。

几个扑向倪大丫的高手是被连续的小弩箭给逼退的。哑巴这连串的小弩箭是用诸葛弩射出的,而且是在快速移动中边跑边射的。而当倪大丫终于听从倪稻花的喊叫将手中的皮卷扔出去的时候,哑巴所持诸葛弩中的十支弩箭刚好射完。哑巴手动如电,武器立刻便换成挂在腕上的弹弓,并且连续射出三枚泥丸。三枚泥丸按先后顺序全部击中在空中翻转飞行的皮卷,让其保持飞行的力道和高度,所以这皮卷才会扔出倪大丫从未扔出的距离。

皮卷是在对抗的血涡范围中落下的。本来下面满满当当都是人,但是当看到那皮卷落下来了,竟然一下让出一块很大面积的空地,就像怕被那皮卷砸了头一样。

其实这正是一种激烈对抗才会出现的现象,因为在相持对抗中谁都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去接拿那个皮卷,必须先采取行动将和自己相持的对手尽量逼退,远离那个皮卷。只有保证皮卷不落在别人手中,自己才有机会拿到。但由于这种想法、这个做法是在场所有人共有的,所以当大家都付诸实际动作后,就相当于是大家共同让开了一大块空间。

皮卷是飘落下来的,扎系皮卷的带子在空中被哑巴的泥丸打掉了。皮卷摊在了地上,很多人都看到了皮卷上的字样和图形,因为这周围已经被火光、灯光照得亮如白昼,因为看到的人都是些目力过人的高手。虽然皮卷上的字样不是谁都认识的,虽然那图形也只是隐约看到些线条符号,但是无论从整体外观还是图形特征上判断,这都应该是一幅指点了某个秘密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