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挺有意思(第2/3页)

她哪里会想到,她的这一主张,此刻反而成了她迫害张管事的疑似罪名的有力证据之一。

围观众人越来越多,屋中的血书,故事和各种议论揣测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传播。

“诸位稍安勿躁,我还没读完呢!”刚刚那读血书的叫了起来。

“重点不仅仅是因为三百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原来那床下的坑里还藏了一件王爷留下的重要之物。王爷当日离京前去西北前叮嘱了张管事,不管发生什么,都一定要保住一只盒子。

王爷说,那盒子价值千金,人在盒在,盒毁人亡!是老张回来发现自己的银票和那盒子都丢了,觉得不管对王爷还是对家人都无颜以对,他受了重伤又没法去追讨,手下没有权利也没法调动人手,他知道自己势单力孤,完全没法与恶势力相抗衡,所以只能选择去死了。

他一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二是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闹大这事,叫恶势力没法掩盖恶行,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死来将偷窃贼检举出来。

他三是希望诸位哪怕不看在他的面上,也能站在公立的立场帮着伸张正义,毕竟那失窃的箱子里装的是王爷最宝贵的东西。王爷的将来能否洗刷冤屈都在那盒子里……”

话已至此,在场再次议论纷纷。

王爷最重要的,洗刷冤屈的,无非就那一样了——消失的银子。

价值千金?可不就是万两之银吗?

真是啊!

这就对了,难怪连圣上都找不到那些银子,原来是藏在了这地下!

所以,是锦溪郡主和王侧妃把那笔银子拿走了?

是了!

只有这样,刚刚那些疑问才可以全解。

那两位之所以痛打老张,前来这地,正是因为她们知道了老张手里有安王的宝物,拿走那三百多两也只是顺带。

老张自尽也不单单是想不开,更是一次指证!

几万两呢!

反正横竖都是死。

还不如将死发挥到最大效用,将罪魁祸首给揪出来!

好多人都唏嘘起来。

看着四周那么多的血书血字,老张这是多大的决心,何等的毅力?这么些血,是把自己都耗干了吧?

若非深仇大恨,老张怎会如此折磨自己呢?

其实哪怕人群里没有人在刻意引导,不少人也都已信了老张并心存同情。

郡主和王侧妃再有钱,也不可能对几万两都还不动心吧?更何况,两位听说都与安王殿下有些不对付。故意拿走银票,说不定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毕竟,皇上为了安王的银子已经发了几次怒了。

但无论如何,老张死得太惨。老张家里也太可怜了。这是连难民都没得做,要沦为乞丐啊!

“看,老张连丢了的那宝盒的造型也已画下来了。说那盒子的锁不好开,老张让发现他尸首的第一时间赶紧报官,按着那盒子的线索去追查,定能一举抓获犯人!”

众人发现,每一张血书的背面都画有一张丢失宝盒的图样,从花纹到形状,所有细节都清清楚楚,就连尺寸也都标注过了。

有朱常安的老奴很快便一口咬定,那盒子他见过,是安王殿下所有,当日离京前特意找了名师打造,是安王用来存放贵物的,并未带离京城,却不想是留在了张管事身边……

由于张管事的住处属于府中下人区,距离王府的前庭后院都有一些距离。所以皇帝留在安王府的那帮侍卫赶到时,事发地已经聚了不少人。事情也已传了个沸沸扬扬。

想要封口已经来不及。

令人咋舌的,是已有人第一时间带血书去报官了。

宫中侍卫们并未阻止,他们知晓皇上在追查那几万两,所以这事他们不能插手。

就这样,消息还在扩散,也就半刻钟的功夫,整个安王府的灯全亮,在尚未苏醒的京城里犹如启明星一般引人瞩目。

而安王府门前的喧嚣,更是一下就引起了关注。

这个时间,正是诸位官员的上朝时……有心人一引导,附近正入宫的不少官员都被“顺路”给顺过来了……

不但官兵来得快,今日仵作也跟踩了风火轮一般来的快速。

仵作验尸后,很快下了判断。

说张管事离世时间大概是在大前天的晚上。从其留下的字迹力度和准度来判断,应该是先放了少许血液,一点点写下了几十张控诉血书后,才开始大量放血,以指蘸血,涂抹于各处来控诉,而后其神志渐渐涣散,所以脚步虚浮,一步步拖着身躯到早已挂在横梁的绳索前,用最后一点力气将自己挂了上去……

总之,在各种声音里,关于张管事的故事被编排的越来越煽情可悲,越来越震撼人心,越来越叫人头皮发麻。

而身在安王府的王玥首当其冲,她的婆子丫鬟已是几次慌张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