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述前情追话湘江岸 访衣父大闹赵家坪(第2/4页)

义拾儿也是一个大有慧眼的人:合该成为清朝一代的大剑侠!所以鬼使神差的,从周岁掉在河里,落到万二呆子手中;才有迷路被牛挑下山涧的事。若在杨祖柏家中,带回到广西去了,又如何能从笑道人学道呢?义拾儿当时听了笑道人的话,有夙慧的人,自然闻道心喜;即刻立起身来,爬在地下,朝笑道人猛叩了四个头。

笑道人打照例的哈哈,弯腰将义拾儿扶起说道:“你这义拾儿的名字,是你义父傍你取的乳名;人家听了不雅。你本姓杨,我给你一个名字,叫杨天池。你就住在这清虚观,朝夕用功修练;我不带你出外,你独自不许出外!”杨天他连声应是。

从此杨天池便在清虚观,跟笑道人修炼剑术。

清虚观在万载鸡冠山穷谷之中,终年不见人迹,不闻鸡犬之声,丝毫没有妨碍修练的东西。

只练了五年,杨天他的剑术,已是成功了!起初笑道人不许杨天池独自出外。两年过後,才放杨天池出来。就在鸡冠山上,追逐飞禽走兽,辅助外功。叁年後,便教他去各省的深山大泽中,寻觅草药。

这采药一门,是修道的舟楫;目的并不是给人治病,原是用以辅佐自己内外功的一种工具。

剑术不过是修道的,在深山穷谷之中,一种自卫的东西;到各处寻觅药草,时常与毒蛇猛兽相遇,剑术也是不可少的。只是杨天池从笑道人所学的,重在剑术;五年後,剑术成功了。

杨天池向笑道人说道:“弟子从师父五年之久,虽朝夕专心修炼,然每一念及亲生父母,心中总是难过!於今弟子仗师父传授的剑术,不论甚麽险恶的地方,弟子也耙独来独去。求师父许弟子去广西,寻觅家父母;等家父母终了天年,再来此待奉师案!”

笑道人欣然答应了。杨天池遂一人到了广西。整整的在广西,探访了四年;广西的六道八十州县郡访遍了,不曾访出他父母的住处来。料知已不住在广西了;得仍田清虚观,想慢慢的探访。笑道人在这四年之中,又收了许多徒弟。论年纪,多有比杨天池大几岁的:论次序,只杨天池居长,所以杨天池做了笑道人的大徒弟。

一日,杨天池因事走赵家坪经过,远远的即听得喊救之声,俨然和打仗一般。汤天他心想:“於今是承平世界,决没有造反打仗的!我彷佛记得小时候在义父家中,曾屡次听得说:平江、浏阳两县的人,因争甚麽水陆码头,在赵家坪聚众打架;每年不是春季,便是秋季,总得大打一次。此时正是二月:这喊杀之声,一定又是平、浏两县的人,在这里争水陆码头了。”

“我自从离了我义父家,忽忽十年了!。前五年因在清虚观一心修道,不能任意出外;後五年远在广西,寻我的亲生父母;所以不曾到义父家去探视过一次。义父母养育我的恩典,岂可就是这麽忘恩不报!他们争水陆码头的旧例,只要是行走得动的,不论老少男妇,都得从场去打;不过老弱妇孺在後面,烧饭、挑水、搬石子、运竹巴、木棍;不愿从场的,须出钱一串,津贴从场的老弱。我那时年轻,义父母钟爱我,不教我从场,每年得贴一串钱。义父母虽然年老,是每次要去的。我於今练成了这一身本领,恰好又到了这里,何不助义父母一臂之力,趁此报答二人养育之恩?”

杨天池计算已定,即绕到平江人这方面。举眼看去,一边足有千多人,都是一字儿排开;近的拳棍相交;远的用藤条缠鹅卵石子,同对面打得如下雨一般。老弱妇孺,各离阵地里多路,呐喊助威。双方正在酣战,还没分出胜负。杨天池估料义父母,必在老弱队中,遂向老弱队中寻找。

这时万二呆子,已是六十多岁了;他老婆患病在家,不能上阵。万二呆子不舍得出两串钱,独留老婆在家,自己还是勉强挣扎,跟大家上阵,在後方担任烧饭。杨天他寻找了好一会,才寻了。少年人的眼力和记忆力,都比老年人强些;汤天池一落眼,便认出是自己义父来。

万二呆子的老眼昏花,杨天他又完全长变了模样,如何能认得出呢?杨天池走过去,双膝跪下,叫了一声义父;倒把万二呆子吓得错愕起来。旁边有个眼睛快的老头,一见就向万二呆子喊道:“哎呀呀!你的义拾兄回来了!”

万二呆子这才从恍然里面钻出一个大悟来!立时欢喜得两泪交流,颤巍巍的双手抱住杨天池,哭不出,笑不出,话也说不出;只张开口,一叠连声“啊”个不了。旁边的人互相告语,都替万二呆子欢喜。

杨天他立起身来问道:“义母现在何处?孩儿且去见了他老人家再说!”

万二呆子看杨天池文士装束,生得客仪俊伟,气度雍容:立在众人丛中,正如鹤立鸡群;不由得心里更加喜悦!见他问义母在何处,忙答道:“你义母麽?她病了好多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