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3页)

一直注意的赵彻动静的宋乐仪:“……”

这话说的,她一时竟然不知道是他讽刺了林惠妃,还是讽刺了他自己,毕竟他一贯是不怎么爱读书的。

林惠妃听了,脸色便不太好,嘴角勉强的挂着笑意,而四岁的赵灵心懵懵懂懂,奶声奶气的点头应下:“心儿记住了。”

端阳是与三位太妃同来的。

宋乐仪的视线从端阳脸上划过,果然是大病一场的模样。往日端阳心性高,又好奢华打扮,即便年龄已高,仍然可见绰约风姿,如今眉眼憔悴,乌发白了不少,隐隐有老妪之态。

视线再往旁边看,三位太妃的容貌风姿各异,但都穿着厚重沉色的衣衫,显得老气不少。

早在先帝后宫时,姨母免了日日请安,只在初一十五或者逢年过节,宋乐仪才能见上几面,对她们印象并不深刻。

细说起来,贤、静二位太妃也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至于文太妃……

宋乐仪视线一顿,目光落在她那过分年轻与美貌的脸蛋上。

天下人皆说蜀女多姿,这话不假,蜀国王室亦是出了名的美人多,文太妃虞锦瑟更是王室公主中的翘楚。

虞锦瑟是她七岁那年和亲来越的,那时她不过十六岁,如今六年过去,也才二十又二,与林惠妃和陆丽妃是一般年纪。

先帝驾崩后,太后本意将其送回蜀国,蜀国那边自然是同意的,谁成想文太妃竟是不愿。

宋乐仪记得她那时跪俯在太后面前,哭的梨花带雨如泣如诉,说是既已嫁人那有再回母国的道理,若是非要遣她回国,她不如一头撞柱而死,同先帝一同去了。

当时端阳也在一旁,听了这话只觉得虞锦瑟是在讽刺她在蜀王死后自请归国,脸色黑如锅底,她冷笑:“十六公主如此坚持,皇嫂便允了她为我皇兄殉葬的遗愿吧。”

虞锦瑟一边美目含泪,一边语调戚戚说了很多,一口一个王太后,将端阳太公主气的脸色发青,两人闹得厉害,鲜少动怒的太后那一次气的砸了一个茶杯,俩人才止了声。

也就是那之后,虞锦瑟得以以文太妃的身份继续留在宫中。

……

宋乐仪眨了眨眼眸,微微感慨,这文太妃的确貌美,鹅蛋小脸,雪肤美目,唇似红朱。

即便是老气沉沉的衣衫也遮不住美艳,坐在眉眼沉静的贤太妃与静太妃中间,分外扎眼。

乍一看去以为是成安帝的妃嫔才是。

显然,不仅是宋乐仪注意到了,其他人亦注意到了,林惠妃的目光落在文太妃身上,蓦地一僵。

就连陆丽妃的神色都不太好看了。

当年有很多人揣度虞锦瑟非要留在大越的原因,其中一个便是——美诱新帝。

若非当年一场乌龙,虞锦瑟本应入太子东宫为良娣,后来阴差阳错入了先帝后宫。

而先帝本就寡欲,不好美色,面对这么一个本应成为自己儿媳的女人,即便貌若天仙,也难以产生什么**。

故而虞锦瑟与先帝可谓有名无实,凭着她蜀国嫡公主的身份,改名换姓一番重入新帝后宫,并非难事。

只是这两年虞锦瑟深居简出,和其他太妃无甚么不同,便也叫人安了心。

如今再见,顿时勾了众人不安。

一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姑娘,不愿回蜀国再嫁,为一个没什么情谊的男人甘愿居深宫守寡,到底为何?

很难不叫人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