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3页)

上官晔握着手里的狼毫笔微微捏紧,方才那惊鸿一瞥的笑颜不断在他脑海中重现,让他蓦地生出一股将其占为己有的情绪。

可是……不行。

笔尖的墨落在宣纸上,晕染了一大片字迹,逐渐模糊。上官晔这才缓缓松了握紧的手,微微拧了下眉毛。

他先将狼毫笔搭在笔山上,又那张被污了的宣纸叠整齐后丢弃,抬手抽了张干净的宣纸重新铺在面前。

那边赵彻低着头,视线垂在面前的宣纸上,上面跃然承现着一副佩玉图样。笔墨细细勾勒着芍药纹路,已经完成了十之**,很是好看。

秋风顺着窗隙吹来几许,将宣纸吹开了一角,纸面上的玉佩活灵活现,仿佛下一刻便可跃纸而出。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

午膳的时候,苏易盯着赵彻手上的镯子,一双潋滟的桃花眼里尽是惊讶。

虽说大越男子及冠之前皆可戴镯,若是喜欢,及冠之后戴着也没人管。但是大多是男子约摸在三四岁之后就不会再戴这种东西,省的日常读书或者习武累赘。

在苏易的记忆中,好像真没见过赵彻戴这种东西。

“子川兄。”苏易轻咳一声,朝他挤眉弄眼,“你怎地还戴上了镯子啊?”

那边上官晔恍若未闻,一点也不好奇似的神色,他夹了一箸菜送到了嘴里,深长的睫羽遮挡下,墨色的眼眸微微闪烁。

他喜欢吃甜菜,可今日却觉得有点苦。

这种东西,应该是她赠的吧?

果不其然,赵彻扯着嘴角笑了下,懒洋洋道:“本来也不想戴的,只是表妹相赠,不好拂了她的心意。”

苏易自然而言的就理解成了夷安郡主非要让赵彻戴的。

他的眼睛倏地就亮了,又想起在镇国公主府那日的事情,心中逐渐有了思量,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啊!

这分明就是定情之物!

想到这里,苏易再也忍不住心中汹涌的好奇与兴奋之意,直接起了身落了筷,走到赵彻身边,似乎想要仔细看上一眼那镯子。

却不想赵彻直接振袖掩了金镯,一副并不打算给人看的样子。

苏易的桃花眼眨了又眨,合了一把折枝桃花扇摇开了又合,许久方才语调哀怨着说了一句:“常言道女人如手足,兄弟如衣物,古人诚不欺我也。”

赵彻闻言淡笑下了,一副不可置否的模样,抬腕端起瓷盅,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汤。

见好友这副模样,苏易摇头叹息,痛心疾首,顺手拎了自己筷子,慢悠悠的绕了一圈,走到上官晔旁边。

苏易颇为优雅的掀袍往旁边一坐,伸手去夹他碟里的菜:“容之,你今日的菜色真好。”

上官晔淡漠的抬眼,冷声提醒:“和你的菜色一样。”

苏易:“……”干嘛要戳穿他!

*

八月末九月初的时候,燕京的天气渐凉,早晚的寒气很重。

赵彻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日日里都来寿安宫待上一两个时辰

用过晚膳,一身粉色衣裙的小姑娘坐在秋千上荡了一会儿,一只展翅欲飞的流苏蝴蝶钗垂在她莹白的耳畔,衬得五官愈加明艳灵动。

荡了一会儿,宋乐仪颇感无趣,她举目看向天空。太阳已经西落,余晖在天际晕出晚霞,玫瑰色的云霞铺了大半边天空,灿灿夺目。

然而她却无暇欣赏,小姑娘垂下眼眸,伸出秀白的手指握了握胸口,衣襟被攥出褶皱,那里的心脏咚咚咚跳的很是猛烈。

不安,慌张。

随之最后一丝晚霞的暗淡,天色逐渐黑了下来,八角琉璃宫灯逐渐亮了起来。

今天赵彻没来。

她知道他今日与上官晔和苏易去了山阳县,可是也应该回来了。

宋乐仪抿了抿唇角,挥手叫来冬桃:“冬桃,你去毓庆…”

“算了。”她摆了摆手,“我亲自去。”

……

长长宫路上,粉红衣裙的小姑娘走的很急,等敲开毓庆宫的宫门,露出是福寿的脸庞。

宋乐仪微微失望问了句:“王爷呢?”说着,她就迈了门坎就往里面走。

福寿心生忐忑,低眉顺目的回话:“还没回宫…”

闻言,宋乐仪脚步一顿,拧了眉毛,心中的不安愈发扩大。

或许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吧,一天来往燕京与山阳县,确实很急。

如此想着,宋乐仪心中得了些许安慰,她提裙进了正殿,准备等上一会儿。

桌上的点心一口未动,小姑娘葱白的手指绕着茶杯走了一圈又一圈,茶水换了一杯又一杯,直到夜空星罗棋布,都没等来赵彻的身影。

冬桃见小郡主神情忧心,斟酌着说了一句:“山阳县距燕京颇遥,豫王殿下或许今夜不回宫了。”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宋乐仪垂下眼眸,那里有情绪翻涌,似乎是在思忖着赵彻歇了客栈不回宫的可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