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第2/4页)

高山的岩石,假如不动,它就只是一块岩石,不构成任何的威胁,一旦它动了,从高山之巅滚落而下,其势之烈,试问天下有谁敢挡其锋?

没有人可以挡击高山滚石之势,吴天深谙这一点,是以,他出手了!

高手的出手,讲究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朦胧且实在的感觉!李世九分明看到吴天手中的刀悬凝于空中,一动不动,却已经感觉到了那凛然的刀锋。

所以,他没有犹豫,也不敢犹豫,脚步迅速前移。在移动中其他三人互为犄角,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他们都是龙赓的剑庐童子,能够被五音先生选为剑庐童子的人,他们对武学的天赋自是不言而喻的。他们自幼进入剑庐,追随龙赓已有十数年之久,每日耳濡目染的全是有关剑道的学说,久而久之,也就练成了一套高深的剑术,再加上五音先生与龙赓的点拨,使得他们终于研究出一套剑阵,合四人之力,取长补短,进退自如,浑如一人,故名曰“一元阵”!

这“一元阵”威力之大,绝不在任何剑术名家之下,就连龙赓闯入阵中,若无百招之数也休想脱困而出,也就难怪李世九面对吴天能够夷然不惧,从容不迫。

然而,就在李世九发动剑阵的那一刻间,惊变发生了!

惊变之所以称之为惊变,就在于这种变化产生于顷刻之间,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惊变的源头并非来自李世九,也非来自吴天,而是那伫立桥上不动的无名。

长街之战,始于无名,但无名自现身以来,就如一尊雕塑般伫立桥头之上,一动未动,仿佛所发生的一连串激战都与他无关。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渐渐忘记了他的存在之时,他却动了,如雷霆电闪般动了。

他不动,是因为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出手的最佳时机,他动了,是因为这个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

他的目标是范增,李世九他们发动剑阵之时,范增出于本能地心神一分,而分神的这一瞬间,就是无名出手的机会。

剑出,双手微推,剑锋自双手中分处而出,积聚良久的气机透过这三尺剑体,如电芒般吞吐而出,化作一股若有若无的烟云,萦绕在整个剑体的周周,朦胧得有些诡异。

无名与范增只距五丈,五丈的空间顿时被一股狂潮般的压力所充斥,挤压得这空间扭曲变形,空气也停止了流动,变得似乎越来越干燥,让人有一种几欲窒息的感觉。

而这一切的发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无名手中的剑已经进入了这段虚空。

在这一刻间,距离已不再是距离,时间也已不是问题,然而这一剑的气势,在这幻灭无常的虚空里奔泻,涌动的是这剑中绝美的风情。

剑锋一闪一灭,再现之时,已在范增面门三尺之内,这一剑之快,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面对这一剑,名士范增的脸上只有一丝诧异,却未惊,不乱,他赖以成名的是智谋,而不是武学,何以他还能如此镇定?

从来就没有人看过范增使用过一招半式,也没有人听说过范增对武道有过研究,在所有认识范增的人当中,都认定范增只是一个智者,一个名士,而绝非武者,就算他曾经踏足武学领域,也只是学些皮毛而已,高明不到哪里去。

无名最初也有这样认为,而且非常肯定,可是当他剑出的一刹那,他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要命。

剑锋挤入那三尺的空间,陡然一滞,速度明显地减缓。无名只感到自己握剑的手竟然像是遭到了电击一般,出现了绝不该有的震颤现象,惊骇之下,他这才发现,这三尺的空间看似宁静,里面却涌动着万千气流,密度之大,如磐石紧密,带出一股强大的粘力,紧紧地钻住了自己整个剑体,限制着自己剑锋的发挥。

如此浑厚的内力,若非是绝世高手,谁能拥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无名来说,就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已经足以要命!

范增的脸上流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个结局,事实上他从无名出手的刹那,就知道自己已经稳操胜券。

楚国范家一直是楚国的望族之一,自楚国立国以来,数百年间屹立不倒,不可谓不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但是谁又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凝集了范家多少代人的心血与汗水,这才铸就了这个不可思议的辉煌。

纵观楚国数百年历史,遭遇内乱外患不下百起,在这百起祸乱之中,不难看到范家保驾勤王的影子,如果真的是书香门第,范家子弟凭什么在祸乱之中屡立奇功呢?

其实,这一切只因为范家还有一门不为世人所知的道家学——“紫气东来”,这门绝学练到极致,足可跻身天下高手前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