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老骥归泥淖

来人一声“师叔”,生生震得太和真人心绪动荡,却是一时觉得这人的感觉十分熟稔,却又不知他究竟是谁。一时之间,太和真人只觉得后背发凉,却似是被地狱爬出来的恶鬼盯上一般,全然不知这人来历,只隐约感觉此人与自己有着莫大关联,一时又是想不起来,感觉十分矛盾。

这等矛盾的感觉,从这人刚才甫一出现就萦绕在太和真人的心头。他从密林中走出之时,一身空色袈裟,袒胸露怀,与周围的树木环境完全不搭,又是十分和谐,似乎他本来就应该出现在这里,本人就是这周围环境中的一部分,叫人觉得十分矛盾,心烦欲呕。而既然事弥勒教的高手,这人自然又使太和真人想起弥勒佛祖,只觉得这人衣着打扮与世传的弥勒佛祖神像类似,一切身材形貌又是大相径庭,偏偏还是十分融洽,其形象几乎就要与弥勒佛祖在太和真人心中的形象重叠,又是叫太和真人恐惧不已,担心自己是中了对方类似摄心术一类的邪术。

早些年的时候,太和真人曾与长生老人一同论道,讨论在练神返虚的地仙境界之上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武道。长生老人当时以道家黄老一派的理论讲述,说道家武道修炼,遵循一个“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的规律,其实到得“练神返虚”一步,就已然是超凡脱俗,不似凡人,可谓“陆地神仙”,又是正统武学之中不曾记载的境界。

而太和真人和长生老人这一级别的人物,练神返虚日久,已然隐约接触到了“大道”的存在,所谓殊途同归,武道和仙道,与内外两家丹道都是同归一处,开始参悟天地自然,不再拘泥于内功招式。长生老人用丹经上的话语描述这一境界,唤作“炼虚合道”,以描述其由武入道的境界。天下的几位地仙人物,大概都是在这个境界的门口徘徊,不得其门而入。

数十年前,长生老人那边遭逢变故,一时封闭自身,死守苏州不出,近乎面壁一般,却是又有进展,登堂入室,领先诸位地仙一步,真实不虚地成就了“炼虚合道”的境界。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隐含天道规律。而天到自然,外人看来就是这等境界的人物举动合乎自然你,不由自主会产生“本来就该如此”的念头。虽然武道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境界却是远远高出,自然高屋建瓴,出手更有把握,更合乎于天道。

长生老人所说的丹经一类,太和真人作为正统道家修士,倒也看过不少,却实在想不到练武真能到达这等境界,自然是循着机会好生与长生老人讨论了一番。长生老人向太和镇人描述自身道路,说这“炼虚合道”一途,似乎是有两条路子,一条是将自身化为天道,所谓“身与道化”,成就一个长生不灭,无处不在,冲正平和,不受外物干扰;而另一条道路,则是靠着自身抗衡天地,就如那黄巾军首领张角所说一般,取一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意境,自身成道,称作“神与道合”,成就行走于人间的真神境界。

不过说到这里,长生老人也是感慨,直说人生苦短,又有谁人能够长生不灭,更别提天道渺渺,纵是谁也不能触碰分毫。所谓“人不可永生,国不可永生,道不可永生。天地之间,无人永生”,这等境界,不过是黄老炼丹一脉吃多了铅汞,鬼迷了心窍,一时胡诌出来的虚无缥缈罢了。就如道家所说的“无名万物之始”,乃是一个不可思,不可论,不可知的境界。而在长生老人的意识之中,一切不可思,不可论,不可知,即为不存在,不必要存在,也不能够存在。

而太和真人今天面对这人,似乎就是到达了长生老人所谓的“身与道化”的境界,一举一动都是天地自然,整个人的存在都是虚无缥缈,似乎是打破了长生老人“不能够存在”的论断,又如何叫太和真人不心惊,不害怕?

到了太和真人这等境界,世界观是早已固话确定的,自身一切思维实力,俱是来自于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眼下出现了一个几乎打破自己认知的存在,太和真人也是觉得心绪震荡,内息紊乱,一时难以控制自身,就连手都微微抖动起来。

那人远远看着太和真人,对他的一切变化自然也是了然于胸。大家都是一个境界的人物,他自然知道太和真人此刻正在经历何等的纠结以及挣扎。当年太玄教几位长老,个个都是陆地神仙级别,有些更是有祖师一脉的秘传在手,所知所想都比寻常人物要多上许多,比那望辉长老厉害的人物,原本太玄教中也不是没有。然而这群老而不朽的人物,看到眼前这人的时候,也是一时震惊,心绪震荡,十成手段用不出六成,被其轻松击败,太玄教一时高层断绝,弥勒教也才有崛起的机会,成功摆脱了太玄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