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回 转战花街(第3/3页)

黄衣汉子们齐刷刷地抽出了身上的兵器,高举过头,声势冲天,吼道:“杀倭报国,杀倭报国!”

这时候后面的裴文渊,欧阳可等人也都跟上过来,李沧行看了一眼众人,正色道:“大家各自率领自己的兄弟,小队行动,两军交战时,如果势均力敌,则想办法从倭寇的侧面杀入,如果倭寇已败,则施展轻功追击,尽量不留俘虏和活口,迅速结束战斗后还要回援台州城。我先行一步,你们整好队就全速赶来。”

裴文渊等人齐声称是,回头就开始招呼起自己的部下来,而李沧行则运起轻功,向着花街的方向狂奔而去。

三年下来,李沧行的轻功也随着他的功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那天在大漠之中,即使追踪起功高绝世的黑袍,也丝毫不落下风,这十里的距离对他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顺道官道一阵狂奔,每个起落都能飞出去十余丈,只一刻左右的功夫,他便冲入了战场之中。

这花街地名也是有个说法的。传说中,龙生九子负责管理人间降水。花街位于海边,沿海人民经常遭受苦难。龙的九个儿子看不下去,每人忍痛从自己身上揭下一片龙鳞,化作九瓣莲花为人民遮风挡雨。王母娘娘看中了莲花,派天兵天降来抢夺莲花,双方发生争斗,九瓣莲花破碎,花落如雨。落花处得名花街。

可现在的花街,却是一个不大的镇子,平时有两百多户人家,戚家军和倭寇几乎同时到达镇子的两端,镇上的百姓已经提前被疏散了,空无一人的街道上,透着一丝难言的压抑与沉重,李沧行刚才听到战鼓声时,戚家军已经发现敌军,开始列阵了,而他奔跑这十里的时候,倭寇和戚家军都已经列阵完毕,冲进了花街镇中,正在青石板街上一片混战呢。

李沧行看得真切,倭寇们还是一如继往地杂乱无章,没有阵型,三五成群地结伙作战,而戚家军则是按着那天的鸳鸯阵排列,十一人一组,在这狭窄的街道之上,因地制宜地产生了变阵,每队都是把狼筅手顶在最前面,挥着那根一丈三尺长,枝粗叶茂的毛竹,用的赫然是自己十天前传授给他们的那六式龙飞枪法。

看来这一阵他们已经把这六招练得颇为纯熟,一招一式使出来虎虎生风,那些倭寇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新式武器,挥舞着长刀,乱砍乱劈,却完全无法突破那狼筅身上分枝岔节,戚继光对这狼筅下了苦功夫,在这些枝节之处都经过了加固处理,不仅用火把枝节烤得坚硬弯曲,而且还套上了钢管,即使是锋利的倭刀,也无法把这些狼筅给削断。

反过来这些狼筅兵们,却是个个身大力不亏,不少人也有些功夫在身,那天的六式龙飞枪法给他们运用得非常纯熟,时不时地就找到机会,一铣刺出,直接把面前的倭寇给扎死,由于这矛头隐藏在枝叶之中,倭寇们看不真切,往往一下子就着了道儿,只几个回合下来,就给戳死了百余人,却是连一个戚家军也没有伤到。

狼筅手们身后的鸟铳手和弓箭手们也没有闲着,不停地向天空射箭,这些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们已经掌握了弧度和距离的关系,从天空中弧过一道弧线的箭枝狠狠地倾泻在倭寇的人群之中,射得无甲少盾的倭寇们鬼哭狼嚎,这些义乌精兵都是大力之士,所用的弓箭也都是强弓,远不是当年南京城中的那些老弱病残用软弓射出的细箭,有些胆大的倭寇还想故技重演,以手接箭,可往往刚伸出手,就给箭把手掌直接射穿,还来不及叫痛,接踵而来的弓箭就在他的脖子或者脑袋上开了个血洞了。

鸟铳手们也不甘落后,明军的火枪以鸟铳为主,比起倭寇的铁炮差了不少,摆开正面对射自然是远远不如,但在这短兵相接的街道战场上,却也能完全发挥威力,每组的两个鸟铳兵端着鸟铳,站在狼筅手的身边,举起手中的鸟铳,隔着枝叶的间隙,也不用瞄准,就直接对着对面拥挤的人群里发射,巨响过后,对面总要倒下几个身上冒血的倭寇,甚至给一穿两命的也不少见。

倭寇们也不傻,前排的刀手们尽管作战不利,始终无法突破狼筅的阻挠,不停地后退,可是总有些铁炮手会趁机上前,举起铁炮就对着狼筅后的明军开枪。

不过戚家军也早料到这种情况,狼筅手的身边,除了鸟铳手外,永远站着一两个持着厚木大盾,中央镶了铁皮的盾牌手,一看到对面有戴着阵笠的铁炮手上前,马上挡在狼筅兵的身前,只听到“乒乒乓乓”的弹丸入盾之声不绝于耳,却没有一个戚家军应枪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