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本色安然故(第3/3页)

“是,谢主公,谨受命!”二人到此,就算真正有了自己官职。

虚行之,一下子从不入流的书吏,变成了正八品参事,可所谓身份地位一下子如同云泥之别,但是这还不算什么,二人都是聪明人,知道论得锦衣卫和厂卫权限,才是真正的权近于天,虽然只有监察之权,也可与政事堂暗中分庭抗礼了,这不是品级的问题,而是真正的权力问题。

二人这时,都暗中警告自已要恬淡平静,也都觉得心里一紧,眼前这个翩翩少年主公的形态顿时就模糊起来,“为君者深不可测,伴君几如伴虎”这句话,都在二人心中泛出来了。

就在这时,春雨飘然而下,像花针,如细丝,密密的斜织着。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

打在了亭子上,小小的雨点,也有着“点点滴滴”的敲打声,而落到了下面的湖泊中,更是画出一圈圈来。

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张宣凝欣然长身而起,眼见细雨蒙蒙,天地有网,春风轻拂,带着细雨渗来,丝丝寒意落在肌肤上,心中一片静谧,一瞬间,不知今身何在何处。

此是四月,山丘亭子附近遍栽桃树,一时嫣然盛开,雨点落下,几点缤纷,当下就漫声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人顿时动容,自古君臣对句,都有深意,需要暗中揣摩,虽然这四句简单,并没有用典故,但是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而这个好在何处,当是“知时节”,充分表现了张宣凝对二人,如春来渴雨一样的欢喜,也是对这二人,能够“知时节”的赞许。

有的时候,雨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至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具有深意,二人都明白,“潜入夜”和“细无声”正是用间的无上之法,唯有“潜入夜”和“细无声”,才能在不动声色之间,渗透到敌我之中,不分彼此,而由主君掌天下要事,尽在一心,是以善战者无赫赫之名,而得胜事。

当然,“潜入夜”和“细无声”只是手段,“润物”二个字,才是目的。

无意讨“好”才称此雨,如果有意讨“好”,就是暴风暴雨,让人看得见,听得清,这就非用间之道了,惟有无意讨“好”,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短短这四句,就点明了用间的无上之法,可所谓神明而近于道,并且对二人,又是恩威皆施,既有期许指点,又有警告之意,偏偏正合现在的场景,可所谓水乳交融,应景说事,如是单纯此四句诗,也可称名句,如是就现在此等人景事故而发出来,端是无上神作。

二人顿时第一次,对张宣凝产生了高山仰止,深不可测之感。

“主公诗才,先前已经名动天下,今日一听,更是可称天下无双。”虚行之真心赞说,虽然将进酒单论诗品,或稍胜一点,但是对他的震动,当然远不如眼前这诗了。

“虚先生太过赞许了,我不过偶得一句,当不了真,恩,先生远途而来,先去休息,带上家人,八品官来,按照我制,可授200亩,先生先去安家,再来作事,也是不迟。”张宣凝笑着说。

“是,那臣等告退。”虽然外面还有小雨,但是为人臣者,当然不顾这点了,当下告退出去,那三十人立刻跟上,从丘陵而下,为他撑上一把红伞。

雨水连绵而下,不见得人,而在亭子之上,又有萧声传来,悠悠扬扬,与雨点合一,似是配合这苍茫的天地,分外使人感慨万千。

走在丘陵上,虚行之不回头,但是却悠然神往,丘陵有小溪,听得溪流的小小流动的声音,又见水面之上,那绽放嫣红的桃花,正沿水而下。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而诗如其人,是龙在,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主公,真是世上英雄也!”

举手就近摘下一枝桃花,将得幽香吸入,再回头向着小亭之处,深深拱手作礼,然后就跳上马去,向城中而去。

君臣相遇,如蛟入水,风云际会,此为大歌,当可咏之!